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底下的細目:【最新百篇文章】 



了解社交互動模式  教導拿捏人際界線

作者:林佳慧


國語日報【親職教練心視界】

文/林佳慧(諮商心理師、Bowen理論親職教練) (2021/11/10)

「培生,你怎麼會突然抱住安婕,你知道安婕不喜歡嗎?」媽媽問兒子。

 培生的班導前一晚接到安婕媽媽電話,生氣的說自己女兒被培生突然抱住受到驚嚇。她不想把事情鬧大,要求老師告訴培生家長要好好管教,於是老師通知培生媽媽。

 培生驚訝得不得了,瞪大眼睛說:「沒有哇,我看她趴在桌上,以為她不舒服,所以想安慰她呀。」說完,培生的眼中泛淚。

 培生接著說:「安婕平常在玩的時候,也會跟其他男生拉拉扯扯,她還會抱別人,像凱祥的個子比她小,就被她抱起來過。為什麼她可以抱別人,而我只是要安慰她,卻被大家罵呢?」

善意結交卻表錯情

 在培生的生活經驗中,當他難過、生氣、不高興時,都能和父母討拍要抱抱,即使沒有特別的事,也能和父母勾著手、靠在父母身上,或只是單純擁抱。這是培生家表達親密、陪伴彼此的方式。

 然而,每個家庭相處的方式不同,表達情感和關心、互動方法各有一套,當孩子的生活及人際互動經驗不足,就只能以自己有限又熟悉的方式來與他人相處。因此,有的孩子在同儕中就顯得熱情過頭,而有的就像是團體中的邊緣人,拿捏不好與他人舒服的互動,以至於用錯方法表錯情。

 培生就是想關心同學,卻用錯方法的一個例子。

親子討論社交界線

 孩子的照顧者平時可多關心並問問孩子,平日在學校都和哪些同學玩、和誰分組在一起、有哪些有趣或特殊的事,讓孩子養成和家人分享身邊大小事的習慣,以便適時討論相處之道,以及關係親疏的社交界線。 

 因應孩子日益擴大的生活圈,也可以和孩子以實例具體討論、分辨關係親疏,以拿捏交流深淺,提醒保持適當身體距離:

‧關係親疏:最親近的,可能是同住的主要照顧者和手足;次親近的如要好的同學、朋友、常互動的親屬;再來是普通關係的同學、朋友、家族親戚;再疏遠一點的,是不熟的同學、朋友和遠親等。

‧交流深淺:最親近的關係,可以無話不談;次親近關係要保留隱私、增加來往、促進彼此更多了解;普通關係,因為還不了解彼此,儘量不要談隱私和祕密;不熟的朋友,則是禮貌問候與互動。交流中,應拿捏互動和表達內容是否與交情一致。

‧身體距離:最親密的關係可以有近距離的身體接觸,像是擁抱、親吻,但仍然要教育孩子,泳衣包住的部分是身體界線中的警戒區,有任何問題都要和父母討論。次親密的關係,可能可以勾勾手或搭肩;普通朋友和不熟朋友的身體距離,大約會保持在手臂張開的距離。

貼心建議:對所有人保持尊重

 很多時候,我們依照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和行動,所以會有人說「我以為……」,這就是人與人互動缺乏清楚溝通的結果。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詢問、核對,才知道彼此想的一不一樣。在想法一樣的部分,採取符合他人和自己需要的行動;在想法不一樣的部分,則必須彼此尊重才不會表錯情。

(以上案例事件及姓名皆經過改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本文刊載於https://www.mdnkids.com/search_content.asp?sn=4828&keyword_=親職教練心視界

FB:林佳慧諮商心理師-Bowen理論生活教練

https://www.facebook.com/twbowen.coach?locale=zh_TW

IG:twbowen.coach


最初上傳時間:2022-03-03
最後更改時間:2022-03-03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底下的細目:【最新百篇文章】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