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二三事

作者:陳俊欽


  疼痛常伴隨許多疾病產生,有學者曾研究指出:臨床上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疼痛」就佔了52%,可見此問題是甚是使人困擾。雖然疼痛使人不舒適,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功能,但是它卻有警告、保護的作用。當組織受到傷害時,會引發疼痛促使我們設法去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以避免進一步受到傷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長久維持同一個坐姿太久時,坐骨下皮膚會因為長時間承受重量導至無充足的血量供應,使組織缺氧而有疼痛的感覺,這時候我們便會挪動身體以去除此疼痛的原因,避免該部位的皮膚因缺氧而潰爛。所以「疼痛」也是人體的防衛機轉。

  以下便簡單的介紹何謂「疼痛」和它的處理方式,希望能幫助大家在遇到此一問題時,能夠自我幫忙或適時尋求資源協助。

  一、疼痛的定義

  「疼痛」常比疾病本身造成個體更多的痛苦,是人們尋求健康照護常見的原因,也可能伴隨疾病過程或個體接受的一些診斷檢查、治療而產生。大部份的專家學者定義疼痛是一種現象:「個體經歷到且表達有嚴重的不適或不舒服感覺的狀態」。慢性疼痛則定義為「個體經歷到持續六個月以上的疼痛狀態」。總而言之,疼痛的產生至少包含三個組成:生理或心理的刺激、一種身體正被傷害的感覺及個體對上述生理或心理的反應。

  二、疼痛的基本生理概念

  痛覺接受器是什麼?

  痛覺接受器是在人體及其他組織中的游離神經末梢,它們廣泛的分佈在皮膚的表層及釵h的內部組織中。其他的深層組織雖然也有痛覺接受器,但分佈的密度較低。

  痛覺接受器的分類

  痛覺接受器可接受三種不同的刺激,包括機械性的、化學性的、及溫度性的,依此不同,痛覺接受器便可分為以下三類:

  1. 機械感受性的痛覺接受器:例如上石膏的病人便是此類。

  2. 溫度感受性的痛覺接受器:對極端的冷或熱刺激有反應者。

  3. 化學感受性的痛覺接受器:對於各種化學物質,例如鉀離子、酸等的刺激敏感。 

  上述雖然將痛覺接受器分為三種,但是大多數的痛覺接受器都可被一種以上的刺激所興奮。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的皮膚因為日曬而灼傷時,對於輕微的熱或機械性刺激也會變的很敏感。

  三、疼痛的類型

  依疼痛持續時間分類

  * 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常是立即發生的,持續的時間少於六個月,一般是少於一個月。而此種疼痛通常由特定的損傷或疾病所引起,有時可行癒合,有時則需要接受治療處理。例如一指頭的割傷或刺傷,可自快速的癒合,疼痛也會隨之消失。而像闌尾炎就必須進行外科手術,才能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 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它可能是持續存在,也可能是反覆、間歇性的。可能和組織的損傷有關,也可能沒有關係。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反覆的急性疼痛:如惡性疼頭痛、風濕性關節疼痛等。

  2. 隨著周邊進行性病變存在的疼痛:如癌症、退化性關節炎等。

  3. 慢性良性周邊或中樞性病變引起的疼痛:如三叉神經、下背痛等。

  4. 良性難控制的慢性疼痛症候群:與第三種類似,但此種疼痛較令人難受。例如下背痛病人可能因為疼痛而不去處理日常事務或解決問題。

  依疼痛來源分類

  1. 皮膚或表層性疼痛

  皮膚或表層性疼痛多局限在有障礙的區域,因為這種疼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而且很容易指出疼痛的位置,所以又被叫做「直接的痛」。它有以下兩種形式:

  * 疼痛開始得很突然,而且有灼痛的特性。

  * 疼痛開始的速度很慢,也具有灼痛感。

  2. 身體深部的疼痛

  這種疼痛的接受器密度較少,但是有些部位例外,如肌腱、筋膜、韌帶、關節、骨膜、血管及神經部位則密度較高,所以疼痛的敏感度就會比較高。此種疼痛在受損的組織有時會伴隨牽扯痛。

  3. 轉移痛

  轉移痛是在刺激的原發部以外的地方感受到疼痛。所以又稱做「轉位痛或牽移痛」。這種轉移通常的模式都是由內臟器官轉移到體表,有時也可轉移到其它深層組織。至於機轉在此便不再贅述。

  4. 內臟痛

  內臟是指任何在身體內佔有一體腔的,如頭顱腔、腹腔、胸腔或骨盆腔內大的器官。而分佈在內臟的知覺感受器是與痛覺有關的。內臟痛與深部痛相近,但卻和體表的痛有很大的差別。最主要的差別是,組織高度局部化的嚴重受損,並不會引起劇烈內臟疼痛,然而若是一大片的內臟區域同時受到痛覺刺激,則可能產生極劇烈的疼痛。舉個例子,當外科醫師在幫一位清醒的病人做局部的腸部手術時,病人因麻醉關係,所以並不會感到太大的疼痛。可是如果是因為腸道的某一段受到阻礙而有缺氧現象時,就會導致嚴重的組織受損而刺激大量的疼痛纖維,引起病人劇烈的疼痛感受。

  5. 中樞性疼痛

  此種疼痛是指凡是因為神經系統本身引起的疼痛稱之。可分為偶發性及持續性兩種。例如截肢病人最常見的「幻肢痛」便是屬於持續性的疼痛。

  四、疼痛的感受及反應

  1. 疼痛感受的影響因素

  疼痛除了會受到生理機轉的控制外,也會受到心理、社會因素而影響個體對疼痛的認知及反應。認知的因素包括:孩提時的經驗、過去對疼痛的經驗、文化價值、宗教信仰、身體及精神健康狀態、知識及了解程度、注意力集中或分散、害怕、焦慮、疲倦。反應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疼痛對個人所代表的意義、對壓力源一般的反應模式、社會背景、社會期望、家庭及支持系統等等。

  2. 疼痛的反應

  * 生理上的反應

  心跳、呼吸次數加快、血壓上升、臉色蒼白、血糖上升、出汗、瞳孔擴大、腸胃蠕動減少。若疼痛無法緩解,有嚴疼痛或深部內臟痛時,則會出現心跳及血壓下降、呼吸快而不規則、嘔吐、軟弱、甚而發生休克。但是長期疼痛的人上述症狀會慢慢適應。

  * 心理、行為上的反應

  患者可能會有焦慮、緊張、哭泣、呻吟、要求別人的協助等行為。

  五 疼痛的相關醫療處置

  1. 移除疼痛的刺激:

  例如消化性潰瘍者給予溫熱飲食及適當的使用冷、熱敷。腫瘤造成的疼痛,可藉由放射治療法、外科手術、化學治療等方式。均視病人狀況及需要來處理。

  2. 阻斷疼痛衝動的傳遞:

  使用方法有局部注射麻醉劑、經皮膚的電刺激法、神經根切開術等。

  3. 減輕疼痛接受器的反應:

  如使用按摩、冷熱敷、在骨頭突出處使用氣墊或棉墊等。

  4. 改變疼痛的認知:

  可藉轉移注意力,這些技巧包括有冥想、肌肉放鬆技巧。或是使用一些藥物協助,像抗憂鬱劑、抗焦慮劑等。

  以下便選擇幾項方法來介紹:

  肌肉放鬆技巧

  1. 深呼吸法: 

  步驟一:請緊握拳頭,深吸氣。

  步驟二:吐氣,吐到有癱瘓的感覺。

  步驟三:開始打哈欠,伸懶腰。重覆上述三個步驟,直到自己覺得舒適為止。這種方法適用於急性疼痛。

  2. 慢節奏呼吸法:

  步驟一:先用胸式與腹式呼吸法,然後閉上眼睛,做一個慢且深的呼吸。

  步驟二:當吐氣時,想像自己全身肌肉都放鬆,緊張隨著吐氣從身體釋放出來。

  步驟三:用肚子很慢、很舒服的呼吸。

  步驟四:當呼吸時,去感覺氣體慢慢的進入了鼻子、肺部,然後又走出肺部,想像痛苦、緊張與不舒服都隨氣體跑出來,並試著去感覺當身體隨著吐氣伴隨而來的那種全身軟綿綿、舒服的感覺。

  音樂治療

  可選擇較熟悉、及緩慢、柔和的音樂,根據學者研究指出,音樂可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紓解心中的緊張與衝突,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

  以上簡單的介紹「疼痛」的生理反應及臨床上相關的醫療處置,希望能讓大家略有所解,而且在遇到此種疼痛情況時,能運用上述所教的方法自我幫忙。當然,如果仍未能緩解,就要趕快尋求適當的醫療幫助。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精神相關】底下的細目:精神症狀 【精神官能症】 妄想症 躁鬱症 憂鬱症 焦慮症 思覺失調症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