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當一個壞人

作者:陳俊欽


  「我知道:照所有人的看法,我應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個人。但是,我一點也不快樂!」大男孩慘然一笑。「我有個完整的家庭,對我跟我妹不錯的爸媽──我不敢說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但是,我常常在跟他們大吼大叫之後,關在房裡,望著鏡子,問自己,如果我是我父母,遇到像我這樣的小孩,我會怎麼做?我忍得下來嗎?我能像他們那樣──雖然臉色鐵青,但是依然嘗試保持平和的語氣想跟我溝通嗎?」

  「我做不到!每一次,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醫生,你一定會問:那為什麼我不會因為這樣,就控制一下情緒?不!沒有用的!根本沒有用的!到了下一次,我照樣還是會生氣,他們還是一樣耐心的聽──不,不只他們,班上老師、輔導室的那幾個老師、先前爸媽帶我去看過的那位心理師──甚至我妹!他們總是那麼有耐心、有愛心的看著我發怒,看著我把氣氛搞得很僵,把四處弄著一團亂,但是他們就是不生氣!」男孩越說越激動。「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總是有辦法做到?為什麼他們就是不會生氣?為什麼他們可以耐著性子看我發飆?為什麼我再怎麼生氣,他們為什麼總是那麼溫和而理性的跟我說話?為什麼在那邊發飆、鬧情緒、無理取鬧的──永遠是我?我覺得我像個白癡:一隻動物園裡的低等動物,既沒大腦又沒耐心,什麼也不會做,只會咆哮,想激怒每個人,卻連這點也做不到!大家只會看著我,關心我,對我溫和的說話,對我試圖伸出援手,為什麼?為什麼他們不生氣!為什麼大家要對我這麼好?」

  我沉默不語。大男孩低頭看見桌上免費供人翻閱的書。

  「你這本『幫他走過精神障礙』──我看過,我猜,我爸媽也都看過,因為我是在家裡的書櫃上找到的。書上寫什麼,我覺得他們都很努力的做到了,就像:放輕鬆、看開點這類的話,他們從來不講──對!他們真的只會傾聽,不管我講什麼,就算是很傷人、很難聽的話,他們也始終保持一樣溫和的態度。」男孩激動的情緒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困惑的神情。「但是,很奇怪,我看到他們的這種反應,我就會有一種無名火冒上來,只想狂吼,非常生氣,我不知道我在氣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生氣,但是我就是很生氣。對!先前我看那位心理師也是這樣,她也是很溫和、很有耐心的聽我說,但是我就會感覺到很生氣,我也說不上來,就是生氣,對方並不會受到我影響,依然繼續耐心的聽,我就更生氣了。我到底有沒有病啊?我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為什麼我要不是一個人很沮喪,就是很生氣?」

  我想了想。大男孩依然看著我。「好吧!我問你一個問題。」我說。「你覺得,我為什麼坐在這裡聽你抱怨了快一小時,卻沒有不耐煩的樣子?」

  大男孩愣了一下。「我不知道。」

  「剛剛那個問題是簡答題,我把他改成選擇題好了。」我笑著說。「你覺得答案是A,因為我很有耐心,很有愛心,想幫你解決問題,所以靜靜的聽了這麼久?」「還是B,因為你老媽已經幫你把會談費給付清了,我收了錢,當然只好坐在這邊聽你抱怨?」「還是C,以上皆非?」

  男孩忍不住笑了。「我想猜──可是,醫生不能生氣喔!」

  「我當然不會生氣。」

  「那我猜B。」

  「好,公布答案以前,我想趕快請你回憶一下,就在幾分鐘以前,我打斷了你的話,問了你這個問題。如果,在當下我不打斷你的話,你的感覺是什麼?」

  「不懂,不懂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就保持沉默,讓你繼續說下去,你會因為有人聽你說話,越講越痛快嗎?還是不會?」

  男孩想了許久。「奇怪?剛開始說的時候,確實有越講越痛快的感覺;可是到了後來,卻開始有點不舒服;到後來,如果你繼續沉默──不知道怎麼回事哩,我反而會有點生氣哩!」

  「生誰的氣?」

  男孩有點尷尬,欲言又止。

  「生我的氣嗎?」我笑著說。

  男孩用力的點點頭。「可是我不是故意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就是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是看到你表情那麼溫和,又專心聽我說話,而我就是一直在發脾氣──」

  「像不像以前在家裡,面對爸媽的感覺,或者是面對輔導老師,或者心理師──」

  「對!就是那種感覺!」男孩幾乎要跳起來了。「沒錯!就是那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覺得自己好像是個瘋子,很不講理,很不識大體,在耍脾氣;偏偏,旁邊的人都很懂事,很有理性的跟你溝通,就是你(不受教)──台語聽得懂吧?你一個人有問題,都是你的錯,全天下的人都是對的,就是你不應該,你很糟糕,遇到這麼好的親人朋友師長還不懂得珍惜,萬一有一天,別人不管你了,就沒人要理你了。」

  男孩想了很久。「醫生,我想你講的都對,我想,這些都是我的問題,沒錯!可是我還是沒有一個頭緒,我該怎麼改進,才會變好?」

  「你的問題就是出在『變好』這兩個字上面。你想想,『變好』這兩個字的意思指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就是一種正向的期待,希望自己或別人能夠做得更好嗎?」

  「那我們來咬文嚼字一番吧!『責備』這兩個字的意思,『責』就是『要求』,也就是你說的『期待』;『備』就是『完備』,也就是你說的『更好』的意思,當我們把這兩個字接起來時,就變成了『責備』,意義就是『希望對方能夠更好』的意思──這不也是一種『正向的期待』嗎?但是,如果說,一個人不斷遭到『責備』,他的心情會好的起來嗎?」

  男孩搖搖頭。

  「所以,你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這不就是意味著:你一直在責備自己?換一種方式來想,你不斷希望自己更好,不也暗示著你一直不滿意自己嗎?事實上,你一直很嚴厲的對待自己,始終覺得此時此刻的自己不夠好。這時,你的環境再怎麼良好,都是沒用的,因為攻擊來自你自己,地獄就在你心中。」

  「那我該怎麼改變──」男孩說。「糟糕,我又說改變了。」

  「沒關係。從知道的此刻開始,你就已經改變了。」我說。「另外一個問題是:當你太急著想『變好』,你就會擔心自己『不好』,擔心自己是『壞』的,連『有人耐心傾聽你抱怨』這件事,你都給它打了一個紅色的大叉叉,結果就是,有耐心、願意傾聽你心聲的別人是好人;而只會抱怨、耽擱別人時間的你就只好當壞人了──當你意識到:自己這個壞人身旁全是一堆好人,大家拼命想幫你,但你又高興不起來時,你又更加討厭自己了。當你討厭自己的時候,你的反應就是生氣。還記得嗎?剛剛我出了一個選擇題?想起來了吧!你猜我是B(因為收了錢只好聽你說話)時,當下你的感覺是什麼的?輕鬆的?沒錯吧!因為B選項不是『好人』的標籤,所以,你就不會感覺到壓力,也不用討厭自己,當然也就不會生氣了。」

  「我大概懂你說的。可是,該怎麼做?」

  「拜託!這可是第一次而已,我個人偏好在理性層次上把地圖先打開,方便日後的細部建構與修正,實際上,這張地圖,我們都還沒走進去呢!」

  「所以,今天回去我該怎麼辦?」

  「不怎麼辦。就照你自己會怎麼辦,就那麼辦。」

  「照你說的,我老是把自己當壞人看待,莫非,我要認真當一個壞人嗎?」

  「有何不可?那麼,我們就從『認真當一個壞人』這一點出發吧!」

----

後記:杏語的長期讀者,很多觀念應該都已經很熟悉,如果是新朋友,歡迎到杏語心靈診所主網站的心靈圖書館充實一下自己。當「直接宣導」與「初步反思」都已經不再是重點,我把關注的重點直接拉到:「反思的反思」──倘若個案面對的家人、朋友、師長們,對待他的方式都已經沒有的挑剔,例如:不會再有人蠢到會講「不要想太多」「看開點」這類的話,不管是不是專業助人工作者,都了解到傾聽與默默陪伴的重要性──然後呢?個案就不會有問題了嗎?恐怕不盡然。正如老子所云:「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當一個標準解答出現時,就是另一個問題(不符合該標準)的誕生。像文中這樣的個案在現實生活中是逐年增加的,越來越多人願意傾聽他,越來越多人願意在他的生命中等候他,但相對的,這些人的舉動,卻讓他反過來感覺到自己的醜陋,更加厭惡自己。如果專業的力量不適時介入,那麼不難想見:完全照表操課的家人與助人工作者們,將會有多們沮喪。事實上,並不是我這本十幾刷的張老師出版的「幫他走過精神障礙」寫錯了,而是,道高一尺,魔又高一仗了──這些,都將會在第二版中加以增添修補。

  另外,這段交談有一個特徵:從一開始,我就一直使用封閉式問句。事實上,封閉式問句遭到汙名化已經很久了,大多數的助人工作者不敢、也不敢公開承認自己使用封閉式問句。然而,封閉式問句卻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開放式問句無法取代的。因為封閉式問句的回答很簡單,當個案是兒童、青少年、老年、譫妄或智能障礙者時,使用封閉式問句對於個案的負擔就減輕很多,反而比較能讓會談進行下去,其次,就是當個案說個不停,難以控制,或是兜圈子,或是漫步性會談時,封閉式問句就是很有用的工具。當然,我一般都是用是非題或選擇題來看待它們。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