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生涯 Life Wonderer

作者:劉謙慧


前幾個月,在大學帶了一個生涯探索工作坊,運用舒緩瑜伽、藝術、戲劇治療等活動,引領學生探討個人內在對生命的想望與思索。大學的青春時期,正是擺脫了八股的考試教育制度,在踏入社會前的一段精彩時光,社交、戀愛、學習新事物、各種創意的思維,都在這個時期茁生成長,也是一段為自己接下來人生鋪路的重要時期。在這裏,我們建構了許多對未來的美麗願景,同時間內心也不免充斥著迷茫、焦慮、懷疑,和不確定感。

在一個戲劇治療活動中,我請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為「藝術雕塑家」,一人為「被雕塑的人像」,雕塑家的首要任務為將面前的「活人像」雕塑成一個「社會期望你要成為的樣子」的塑像 。我們發覺大部份的塑像看起來都是很正向、充滿朝氣、希望、不斷向前走、往上爬、不要停,儘管內心充滿苦痛,外在也要表現得很快樂、無所謂的樣子 ; 亦或背膀上似乎擔著一個很重的包袱,卻還是往前不斷行走著,儘管,不確定要往哪裡去。

在第二項任務中,一樣的方式,題目為雕塑「你真正想要成為的樣子」。此時,整個氣氛開始和緩輕鬆起來,許多人選擇放鬆、寧靜地只是躺著,無所事事,享受當下時刻,放下所有擔憂煩惱 ; 有些人表達了自己對生涯的夢想與堅持,這些都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悸動與內心的真實感覺。

在雕塑、塑像對話、欣賞塑像到最後團體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共同探討了對人生的思索,夢想生活的實現,現實環境的限制,文化的規範框架,社會間的普遍價值觀等多元議題。從小我們被教導要聽長輩的話、有禮貌、循規蹈矩 ; 在無形的媒體宣染下,我們認定了瘦就是美,而無法完全接受自己身體自然的體態 ; 在升學壓力下,我們被告知要考上好學校才有前途 ; 進入社會後,該如何努力奮鬥,才能爬在社會階層的上端,成為「人生勝利組」。

當初,對未來生活的美麗願景,幻化成一個個徘徊在經濟壓力和夢想實現當中的困境。現在,問題出現了,那我們是要完全擺脫所有規則框架,只要「我喜歡就好」嗎?

此時,有位學生提出一個想法, “ 我們好像需要在社會的規則和個人的自由間取得平衡” 。短短的一句話,衍生出更廣的深思空間 : 社會、文化、家庭制約下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在規則中的我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有多少時候我是在妥協,又為了什麼妥協?自由對我而言代表著什麼?是不是當習慣了束縛,突然放任自由時,忘記了自己真正追尋的是什麼?在找到那個平衡點之前,似乎需要潛入內心探索不同的真實面向。

這讓我想起存在主義學家歐文.亞隆 (Yalom) 所提及的四項終極關懷:死亡 (death)、自由 (freedom)、孤獨 (isolation)、無意義 (meaninglessness)。其中,自由意味著「人要為自己的一切生活,負起完全的責任,除非藉著自己的創造,世上沒有一件事是有意義的。」在這裡,責任不僅是外在加諸的社會家庭責任,更是發自於內心對自己生命樣貌的全然負責,此時生命的擁有權回到自己手上,放下所有怨天尤人的哀嘆,回歸內心真正的自由。

現在讀著這篇的你,也許正走在這段青春時期,在各種混雜的聲音中,迷茫著、摸索著,思慮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 也許你已經走過了這段時期,內心中不禁有許多感慨。希望在摸索中的你,能點燃內心中的那盞明燈,漫步前行 ; 在感慨中的你,對接下來的人生,有些許不一樣的期待。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