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人性層次上,與自己的父母及孩子連結!

作者:顧浩然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常陷入彼此的情感糾結中。這種現象,尤其會常出現在幾種情況。

 其中一種狀況是,夫妻因離異,而得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又或者是,夫妻之間因為關係緊張,甚或衝突不斷,孩子於是成了彼此爭相拉攏的籌碼。

 前者,獨自帶著孩子生活的一方,有時候,會因為要證明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把孩子教育好,於是很辛苦的賺錢,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讓孩子有好的表現,來跟另一方、他們和自己的家族證明「沒有另一半,我也可以把孩子帶大、帶好…」。

努力滿足大人的期待 卻也漸漸失去了自己

 孩子因為常年跟著一方生活,不知不覺地也揹起了照顧者的期待,成了對自己的期待。於是乎,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努力滿足照顧者的期待,得到照顧者的認可,漸漸地,也無從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而後者,孩子常要被迫選邊站,但畢竟,自己還是需要大人的照顧,以致於陷入了左右為難。然而,一直聽著爸爸、媽媽對對方的忿忿不平、委屈情緒,卻也讓孩子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當然,父母和孩子間的情感糾結,也可能肇因於其他不同的相處樣態,同時,也受到父母親本身在各自的原生家庭生命經驗所影響。

我們常會重覆功能不良的相處模式

 在家族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爾女士的治療信念裡,她認為,「父母常會重覆在其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型式,即使那些型式是功能不良的。」

 麻煩的是,父母親未必清楚自己,是如此不知不覺地把過去功能不良的經驗模式,放在與孩子的生活相處中。

 也或者是,因為太習慣了原有的模式。

 每每與和父母親陷入情感糾結的個案工作時,我總是在思考,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當事人一直困在這樣的情境中?

忠誠的愛 讓愛變得沈重

 這些年,聽到許許多多類似的故事,我發現,即便當年還是孩子時的當事人都已經長大了,但內心依然與照顧者有著如此糾結的情感,很多時候,竟是出自於想要表達對照顧者「忠誠的愛」。

 以致於我常常聽到有些當事人會這麼說:「我不能在爸爸媽媽面前,表現出我的開心,因為,如果我很快樂,會不會就是在告訴照顧我的爸爸/媽媽說,我不再需要你/妳了?」

大多數人都是盡其所能而為

 因為忠誠,當事人無法拂逆照顧者的期待與需要;無法在照顧者面前表達自己心裡的情感;無法告訴照顧者,我要有我自己的決定與生活方式…。

 即便當事人已經長大了,內心依然是那個無法為自己說話的孩子。這個孩子,一直在尋求照顧者的認可,直至,有一天,自己的成就可以讓照顧者在他人面前,昂頭挺胸地說:「我的孩子現在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原可以是很純粹的。

 但,什麼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變成一種交換?什麼時候,愛,變成了對彼此的箝制?什麼時候,愛,變得如此沈重?

 薩提爾女士說:「大多數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盡其所能而為。」

從自我疼惜與寬容中獲得療癒

 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或孩子,都是盡其所能地愛著孩子及父母。但或許,因為生命經驗中所經歷的傷,讓我們彼此的愛都難以完全。

 但願,有一天,我們都能夠療癒生命中的傷,但不是從對方要滿足我的期待來獲得療癒。

 而是,我們願意對自己帶著更多的疼惜與寬容,接納自己的限制與脆弱,然後,與我們所愛的父母、孩子,在人性層次上,而不是在身份、角色上,彼此連結。


最初上傳時間:2021-07-0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