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異性戀者相處(一)

作者:陳俊欽


  在面對異性戀者時,很多同性戀者常常會感到百感交集──多數異性戀衛道人士會強烈反對,並加以道德上的批判;少數人則會主動示好,自認為伸出援手,要幫助同性戀者「恢復正常」,遠離「荒唐的日子」。

  另外一些人,通常是社會的菁英份子,則不會異性戀衛道人士那樣,直接表露出強烈反對的態度,它們通常自認為可以接受:同性戀是正常的。但是從其眼神與互動之間,依稀可以看到其恐懼與鄙夷的情緒,在強烈自我壓抑下的變形體。

  還有一種人,則是屬於同性戀基本教義派。這族群散佈在異性戀者與同性戀者。異性戀者可能會堅持同性戀的合法性,表現出強烈捍衛同性戀正當性的姿態,同性戀者也會有相同的舉動,但是通常叫為含蓄,堅持度反而比不上異性戀的同性戀基本教義派。

  而絕大多數的普羅大眾異性戀,則對於同性戀感到困惑。都會區的異性戀者通常都明白同性戀的正當性已經被承認,但是仍就無法與其內心固有的道德觀念融合,此時,往往會採取一種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非都市區的異性戀者在資訊較為不發達的情況下,對於同性戀更加不了解,通常呈現出來的是避之唯恐不急的態度。但是有也少部分例外:一些非都市區的異性戀者反而可以跟同性戀者建立起良好的友誼。

  這些問題毫無疑問的,多半來自於異性戀者的病態。異性戀者將內心的恐懼與焦慮,投射到同性戀者身上,於是不管同性戀者願不願意,硬是把同性戀者塑造成為「一個值得同情、確具有部分病態、但是又令人生厭的生物」。部分人士甚至會有同性戀具有傳染性的妄想,這最常出現在家長:家長往往戒慎恐懼,生恐自己子弟班上若有同性戀者,該子弟將會學「壞」。

  在這種狀況下,同性戀者承受的壓力相當的大。因為幾乎沒有任何人真正了解同性戀。無謂的關懷、卑憫與加油打氣,跟莫名其妙的恐懼、敵視與排斥,都一樣令人心碎。

  所以,很多精神醫學研究者已經研究顯示:同性戀者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比異性戀者高很多倍,但與之呼應的,是同性戀者承受的壓力比異性戀者更高。

  倘若同性戀者需要發展自己的世界,那麼,一個正確的角度與形象就不能免,正因為同性戀者遭遇到社會更多不公平的對待,我們在無力抗衡這個鴨霸的主流社會下。我們只好將讓同性戀者的自我強度與心靈水平,訓練的比異性戀者更強。

  首先,同性戀者應該把自己是為一個整體──他不能被拆解來一個一個分析。所以,我們不能分析同性戀的正確性。換言之,同性戀根本就是一種超驗的東西,他跟「存有」擁有等高的位階,所以,同性戀不以精神病理學、人格學、診斷學、等科學工具來解讀,要掌握同性戀的唯一方法,就不能分析同性戀。

  同性戀者應該反過來,來研究異性戀者的人格結構、病理機轉。透過異性戀者的眼睛,同性戀者才會知道自己的價值之所在。

  但是要了解異性戀者的眼睛,我們就不能不了解異性戀者的人格心理與變態心理。事實上,同性戀象徵著一種未知,對既有文化的衝擊。異性戀者感受到這衝擊,令他們難以忍受。倘若這「教條」崩毀了,自稱異性戀者的衛道人士要如何為當年選擇世俗價值,背棄那個同性戀部分的自己,來進行辯護呢?在這裡,我們見到了異性戀者的矛盾之所在。倘若不講究嚴謹的科學的話,筆者接觸過的異性戀:內心越是傾向同性戀,發言時,就會對同性戀表達越大的反感。

  第二、我們必須理解:異性戀者試圖把同性戀歸納為精神疾病時的動機。那是一種無端端的恐懼。沒有裡有。沒有原因。異性戀者堅信如此,所以他們希望政策也跟隨著他們而走。事實上,這現象早已經被描述過了,只是在異性戀為主的精神醫學界,難以普及。當時的學者就提出了一個「同性戀畏懼症」的診斷,專門給異性戀者使用的。他的說法是這樣的:同性戀又不偷又不搶,你怕他們幹什麼?你有病哦。

  同性戀者若要與異性戀者搶奪這個世界。他必須要獨立的價值觀,以及應運而生的行為。我們相當樂見一本:DSM-P (Diagnosis static manual for psychiatry的出現。我們陸續加以介紹。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