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之前,先建立好安全感

作者:陸思如


「家」是培養孩子控制力、挫折容忍度很好的地方,因為孩子知道你愛他,也相信你是出於善意在管教他。與其讓孩子到學校、未來出社會才被磨練,痛得遍體鱗傷再來學習和改變,不如讓我們先在家中畫好界線,做出堅定與合理的管教。

但對很多的父母來說,管教孩子常常是挫敗不斷地經驗,從原先的希望能先好好用說的,但是到後來面對孩子的態度或是理由、藉口,越聽越火大,累積的情緒一時爆發也更傷害了親子的關係,同時也非常挫折覺得好好說、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好像根本沒有用。

❤管教的目的為孩子設定好界線,也讓他知道能承擔的責任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管教孩子,可能包含下列個目的:

1. 行為界線:

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他人,或是違反了社會中的普偏需要遵守的禮儀,我們都應該要進行管教。例如在公眾場合不得喧譁、他人的協助表達感謝、使用公共物品要能珍惜等。應該是在成人身教下,發自內心對於環境、社會與他人的一種尊重,此外界線也包含著安全性,當孩子可能發生危險,或誤判自己的能力時,我們必須立即協助他。適度地、依照孩子年齡發展的需要給予保護和限制是必須的。

2. 面對現實的能力:

許多父母希望能讓孩子快樂,除了提供他有快樂的環境之外,讓他學會如何面對「不快樂」,也是很需要的,如果孩子只懂得活在快樂的環境中,面對不如他所預期的情境就將情緒發洩給他人,則很可能也會被排擠與被孤立。因此可以有情緒,但如何面對與陪伴自己的各種情緒。

3. 學習承擔合理的後果:

這是孩子「控制力」的一種展現,不是因為害怕被處罰或被威脅恐嚇後的反應。真正的管教應該是讓孩子「服氣」,不但照顧到孩子的情緒,也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負擔應有的責任。

❤安全感的建立對管教的協助

在孩子的心理素質當中,一切發展的基礎就是安全感,從剛出生時透過被餵飽、照顧、撫慰等的過程感受到我的生命是可以延續的,在心理學上安全感的基礎就是從生理的安全感開始,透過成長的過程,安全感更延伸至我是重要的,更白話的來說孩子能不能夠感覺到「無論我做什麼事大人都可以挺得住」,安全感就好比一個穩固、持續的一個容器,孩子知道在這樣的容器裡面能夠被承接著,父母如何提供一個好好的容器讓孩子得到心靈的承接呢?就是無論孩子做什麼樣的嘗試,在父母所設定的界線裡面父母都可以承接得住。

孩子的問題行為可能層出不窮,但是父母若是能保持安穩的心理狀態,讓自己可以HOLD著不會被處理孩子複雜的情緒所壓垮,讓我們是在可處理的範圍,然後才有可能走到「理解」、「同理」孩子的位置,讓我們有機會明白何以他做不到需要遵守的規定,或是做出破壞性的行為等等,理解他的困難後,與他說明我們了解他這一次失控的困難與需要被理解的部分,但同時他也有需要修正以及需要承擔的責任,也許過程中還是不免會有情緒起伏,但是我們也持續「覺察」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和孩子做有效的溝通、修復與管教。

更重要的是因為願意好好的了解所有的過程,我們能展現出「爸爸媽媽還是很看重你的,即使犯錯了,就在修正就好了」,這樣的管教才能讓孩子覺得「我不是很糟糕的,我還是在父母的心中是重要的」,也能穩固好他的安全感,真正願意去改進。

❤父母如何拿捏適切的管教

我們可以先了解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讓自己可以有穩定的狀態去面對需要管教孩子的情況,當自己真的情緒很滿時,可以先暫時的離開或是交由另一半接手,讓自己可以比較穩定一些後再回來與孩子討論,管教有時像是「要和不要之間的作為」,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要求,又為什麼不要那樣要求,同時也需要評估孩子的能力以及他可承擔的情況,有時需要讓孩子經驗他可以承擔的錯,承受事情發生後他要承擔的後果。因此下列兩點也是給予父母的建議,我們不用是完美的父母,但也很願意去調整與注意到這些,就是很好的調整方向:

1.允許孩子犯錯是最基本的尊重

「被信任是自尊、自重的開始」,當父母總是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管教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像是被拿放大鏡檢視自己沒有做好的地方,更不舒服的是一直經驗到我是不好的,允許孩子犯錯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沒有孩子是完美的,如同不可能有一百分父母是一樣的道理。

但當我們覺得孩子在某個時刻真的沒辦法放心時,請坦白地向孩子承認「我現在真的沒有辦法信任你」,不需要假裝信任卻又在許多小地方是抱持懷意找錯的方式回應,這樣更會破壞親子的關係。

2.如果管教過程中不小心傷害到他,請陪孩子一起修復關係

即使不小心傷到孩子,都也是沒有關係的,因為當我們願意去發現去修復孩子都還是會收得到,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跟著孩子的情緒起舞或老想著要他「聽話」、「服從」,才會讓他打從心裡願意和我們合作。不要讓孩子浪費精力在對付大人不當的管教,最後只習得陽奉陰違的技巧,孩子更會因全心在對抗父母的壓抑式管理而對真正的學習失了焦。

如何在管教的拿捏過程中掌握適當的力道,也很考驗父母在當時當刻對自己和對孩子的認識與了解,但即使在過程中可能情緒又失控了,或者是無意間傷到孩子,也都請不要這麼快的責備自己,因為我們也都是在練習當中,而每一次的經驗幫忙自己調整,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也可以讓我們有力氣和機會再次與孩子表達我們想跟他說的,修復我們想要修復的關係,讓「家」是培養孩子控制力、挫折容忍度很好的地方。

祝福親愛的你們.

本文同步刊登於臉書粉專「陸思如諮商心理師-在關係中與自己溫柔相遇」


最初上傳時間:2023-07-05
最後更改時間:2023-08-21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