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都有,我沒有就遜掉了!金錢心理學大解析

作者:曹國璽


張老師月刊2021年7月(523期)

#前言

青少年打工賺錢有助培養自我效能與經濟自主感。若能選對方法,憑藉自己努力達成理財目標,而不是靠父母、貴人或是運氣達成,即能培養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的自我效能感,並提高自信心。

青少年打工相當普遍,特別是在大學階段,在過去的調查中,大學生在暑假有7~8成打工,即使開學後,也有超過六成的同學持續打工,調查也發現,9成以上大學生曾經有打工的經驗(註1)。打工目的無非是為了賺錢。而追蹤錢花到那裡去,可以進一步探討青少年打工的動機。

這些打工主要原因為賺取個人生活所需、貼補家用、學習職業技能與吸取社會經驗(註2),大學生每五人超過一個人申請助學貸款,申請助學貸款比例約22%(註3),分擔家計(含生活費與學學習)的比重約1/3(註4),其次是學習人際關係技巧與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當想要得到的東西,家中無法滿足時,或是家人無法完全提供自己所需的生活費用或是物質時,靠自己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項之一。

了解青少年打工的錢花到那裡去,可以掌握錢對學生所代表的意義。親子之間對於用錢方式的看法分歧而引發爭端是常見的情況,這時,孩子就覺得乾脆自己賺,自己花,還可以得到經濟自主權。

有些學生打工則是為了滿足消費購物的需要。筆者過去在私立大學任教與多次帶領大專的理財工作坊時,曾在課堂上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財需要,有些學生表示,打工的主要動機來自於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達成財務目標,而財務目標常見的是買一台機車或是名牌球鞋、服飾或配件。

有位在大學任教的老師,常看到一位同學打扮光鮮,上課卻猛打瞌睡,原本以為他是媽寶,晚上打電玩,睡不夠。經過了解才知道,這位學生的家境不好,為了能夠有錢打扮自己,他花很多時間打工,打完工回到宿舍,往往已經半夜1點,上床已是2~3點,早上的課當然不是起不來就是上課睡覺。

有些青少年花錢是為了買東西裝扮自己,希望能夠得到同儕認同,或是能夠自我肯定、得到經濟上的自主,自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手機、機車),不用受到父母的管束。即使父母願意出錢購買相同的東西,但其背後可能也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希臘神話中戴達羅斯((Daedalus )為了讓兒子伊卡洛斯(Icarus)離開被囚禁的小島,以蠟和羽毛製成翅膀讓伊卡洛斯戴上,並提醒伊卡洛斯不要飛得太高,否則太陽的熱力會融化蜜蠟。伊卡洛斯展動雙翼,逐漸上升,卻忘了爸爸的叮嚀,越飛越高,翅膀上的蜜蠟逐漸被太陽融化,最終從空中落下斷送性命。

上述關於伊卡洛斯的寓言就像成長的隱喻,在成長的過程中,青少年會變得較為自我中心。D.Elkind(1981)提出個人式寓言(persona fable)的情況,即青少年認為自己的經驗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那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好的事情,不會也發生在自己身上。於是青少年可能一味追求金錢,投入過多時間在打工,沒有警覺打工的狀況已經影響健康與學業。最終造成課業與健康雙雙受到傷害。

打工雖然可以滿足青少年發展的需求,但若未有良好的處理時,即可能造成上述的問題。以下嘗試從發展心理學探討青少年發展任務與挑戰,同時進一步從財務管理的視角與正念的觀點來看如何協助青少年從打工中學習與成長。

青少年渴望強化自我價值

根據艾瑞克森的發展理論,青少年的發展任務是追求自我認同,釐清我是誰。同儕認同也是青少年發展目標之一。青少年主要階段為在學學生,因此重視的面向以追求學業成就、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家人關係為主。

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追求得到同儕肯定,當自信心較不足時,以物質作為撐起自我價值就是一件速成的事情。例如,為了得到同儕認同,可能請客或送同學東西。這樣的補償雖可理解,但補償只是帶來表面效果,請客或送東西,有時只帶來受歡迎的假相,當失去受歡迎的感覺時,只能再一次請客以營造人際關係良好的假相;或是穿戴時尚的服飾,增強自我價值,當經歷學業或人際挫敗時,把錢花在物質以滿足失落的自我價值。這時容易時發生過度補償,為了賺更多的錢,花費過多的時間打工而影響課業。

青少年渴望獨立自主,藉由打工強化自我效能

透過打工來實現目標是一個培養自我效能的好方法。憑藉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的朝目標邁進,這種按部就班的過程,同時也增進了生活中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研究發現,青少年打工賺錢有助培養自我效能與經濟自主感(M. Shanahan, 1996)。青少年若能選對方法,憑藉自己努力達成理財目標,而不是靠父母、貴人或是運氣達成,就能培養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的自我效能感,對於提高自信心也有幫助。

具體的作法是先擬定財務目標,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符合孩子需要、能讓孩子產生想要追求的動力的目標,而不是父母個人期待的價值觀。例如,孩子可能想要電玩、摩托車;而父母可能期待孩子去補習或是才藝。選擇一個好的理財目標,以目標的可行性、孩子對達成目標的渴望與達成方式的具體性為評估標準。最後評估自己可以賺多少錢、要花多少錢,就能算出一個月可以存多少錢,每周追蹤進度,掌握自己的進展是否符合計劃。

培養自我控制與延後享樂的能力,取得滿足慾望與節制慾望之間的平衡

在《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中,作者描述史丹佛大學所做的一項實驗,小孩可以決定要馬上吃掉眼前的1塊棉花糖,或是等15分鐘後,就可以吃2塊棉花糖。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等待的小孩,日後的工作成就較高、感情較穩定。面對理財,人們也像寓言裡的小蟋蟀與小螞蟻,可以決定自己要當一個無憂無慮、整天享樂的小蟋蟀,還是每天辛勤工作,未雨綢繆的小螞蟻。小蟋蟀與小螞蟻都各有利弊與任務。小蟋蟀的隱憂是遇到景氣變化,可能活不過寒冬,就像近期的疫情,衝擊許多產業。因此小蟋蟀應該幫自己準備好緊急預備金,足以度過至少六個月的生活。而小螞蟻的潛在危機可能是一輩子都在辛苦工作,來不及享福,最終人在天堂,錢在銀行。因此小螞蟻的任務是要學習適度地享有自己努力的成果。這些經驗要透過親身實踐才能學到。而打工也就成了極為可貴的學習機會。

父母面對孩子的成長,在悉心照顧與鼓勵獨立之間的尺度不容易拿捏。許多父母擔心孩子未來不能夠經濟獨立,甚至成為啃老族,其實,這些能力需要即及早培養。在愛護孩子的初心之下,我們也需要有適時推孩子一把的智慧與勇氣,雖然看似讓孩子面對更大的挑戰,甚至受苦,但其實對孩子是很好的成長機會。

祝福所有年輕學子,都可以從打工中汲取經驗,邁向經濟獨立,成為一個具備良好自我效能的人!

註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針對大學院校日間部學生於95年辦理「大學生打工狀況調查」,以住宅電話號碼簿作為母體,計回收有效樣本3,733個,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1.6%

註2:台灣地區青少年工作與生活狀況之研析,行政院主計處,2002

註3:卜少平、駱明慶(2015)。父母對子女教育投資的性別差異—以就學貸款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7(2),361-393。

註4大學生打工主要的負面影響為影響學校課業表現、影響生活作息與飲食穩定與職業權利與傷害(吳佳蓁,政治大學 勞工所,2015)

曹國璽 心理師

心理師:在金融業工作階段經歷卡債風暴年代,投入理財教育,協助大眾強化理財素養。期望結合金融與心理背景,幫助大眾提升財務幸福感。


最初上傳時間:2023-11-27
最後更改時間:2023-11-27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