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俊欽
當案主經過精神科醫師的判斷後,可能會被診斷為某些疾病。這些疾病會透過兩種方式來影響案主、以及後續的治療。
第一種方式是精神症狀的直接影響。例如思覺失調症的被害妄想等。這類妄想有其生化病理基礎,不容易透過諮商來改變,通常需要以抗精神病藥物等生理手段來加以治療。
第二種方式是精神症狀對於案主的心理影響,這類影響非常需要諮商者加以協助。主要的原因是:案主並非被動式受到精神症狀改變,相反的,他也得去認知這些精神症狀,並加以學習適應的方式。就如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當他發生妄想時,他堅信中情局正要追殺他,當他症狀緩解時,他要如何面對自己當時的這段記憶?他要如何合理化當時的所作所為?事實上,精神症狀改變了案主的認知、情緒、與行為,讓案主以其名義做出一些不是他本意的事情,但他又得承擔這些事情的所有後果,而精神疾病本身又會減低案主的認知、思維能力,他得利用這下降的智商,來處理這些複雜的問題。我稱之為「身心困境」──一種合併生理殘缺與心理障礙的困境。
倘若協助者不能將案主的身心困境給標明出來,而一味歸咎於精神症狀,那麼,不管藥物怎麼吃,案主的病情改善還是有限。
如何從精神症狀中分辨出疾病造成的身心困境,則有待於諮商者對於疾病可能的身心影響有所認識。有個基本的概念是:越是嚴重的精神疾病,本身會成為越強烈的創傷事件。
在本章裡,我們要討論的是重大精神疾病本身給案主帶來的身心影響。所有疾病當中,影響最大的是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兩者,所以我們將較為仔細的加以解說。而重鬱症與焦慮症兩者,則僅討論其常見問題即可。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