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仙丹妙藥,只有完美的治療計畫

作者:陳俊欽


  李小姐因為工作壓力太大的關係,幾乎天天失眠,第二天就很沒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她的工作表現也大受影響。

  為了治療失眠,李小姐試過各種方法,包括芳香療法、健康枕、放鬆技巧訓練等,但是依然沒有效果,最後,不得已,李小姐只好到醫院就診。

  醫師名氣不小,求診的患者很多,李小姐才說完了病況,醫師就開藥給她,然後護士就開始趕人了。

  李小姐乖乖吃了藥,晚上果然安然入睡,第二天也頗有精神。吃了幾天,失眠問題都消失了。李小姐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藥物效果很好,憂的是不知道會不會有副作用?長期服用下來,會不會傷害身體?而且,吃久了,會不會上癮?以後不吃就不能睡?

  李小姐試著把藥停下來。結果,當晚完全無法入睡,第二天心煩氣躁,客戶說些什麼,她根本聽不進去。她的手還會微微發抖,胸悶外加心悸,頭昏腦脹。那天晚上,她就不敢不吃藥了。果然,藥吃了之後,又是安睡一晚。

  李小姐心想:自己怎麼了?怎麼才一天不吃藥,就這麼不舒服?她是不是上癮了?

  她在複診的時候,把自己的疑慮告訴醫師。但醫師只是淡淡的說:不會上癮,有效就好,繼續吃沒關係。李小姐擔心地問:這些藥物要吃多久?醫師則不置可否,只是反覆說藥物不會有副作用,繼續吃就可以了。

  李小姐開始感到懷疑了,買了一本藥典,回家查詢自己的藥物。結果發現,藥物的副作用一欄竟然寫著:癲癇發作、焦慮、手抖、肌肉不協調等等症狀。後面還注明著:服用此藥時,不能開車或操作機器;也不能與酒精一起使用,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李小姐嚇壞了,當天晚上寧可失眠,也決心不吃藥。毫無意外的,當晚失眠了,第二天也失眠了。她都忍下來,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同事都很關心她,但是她又不敢說。一個禮拜後,她終於忍不住了,恢復了藥物的使用,但是這次效果卻不佳,吃了相同的藥物,只是半夢半醒而已。她不得已,多吃了一顆,才能夠再次安睡。李小姐為此沮喪極了,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對安眠藥物是又愛又懼又恨。愛的是安眠藥物的立即效果,懼的是它會不會傷害身體?恨的是自己怎麼不能徹底抗拒它的誘惑?

  其實以現代的安眠藥物──苯二酚而言,效果沒你想像的那麼好,副作用也沒那麼恐怖。相反的,缺乏運用藥物的知識與意願,才是真正最危險的事。

  以此例說明。首先:醫師必須在開藥的時候,就清楚說明自己的用藥計畫。例如:預計使用多久?有什麼副作用?遇到這些副作用時該怎麼辦?倘若一切順利,最短服用多久?如果治療不順利,又該怎麼處理?治療計畫因人而異,須由醫師就個案判斷,然後預先告知患者。

  當民眾不清楚治療計畫時,自然會去翻藥典,然後就被一堆副作用嚇壞。事實上,這些副作用的發生都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除非醫師誤判,或是你的體質特殊,要不然,現代的安眠藥是不會傷身的。

  更糟糕的是:李小姐自行增減藥物,又犯了一個大忌:安眠藥的使用力求穩定,嚴禁「一天吃藥,一天不吃」;更不能「能睡就不吃,睡不著才吃」──規律用藥是維持正常「睡眠-清醒週期」的重要條件,倘若斷續服用,睡眠只會更加混亂,然後療效就相對喪失,最後反而上癮。正確的做法是:每天規律時間服用固定劑量的用藥,然後緩慢地減少藥量,這「減藥療程」可能得花上一兩個月。

  藥物不重要,運用藥物的「心法」才珍貴。前者是藥理,是死的;後者是醫理,是活的;醫理運用得宜,就算是毒藥也能救命,醫理不會寫在藥典上,只會寫在醫師心中。民眾應該好好「逼問」醫師的治療計畫。「治療計畫」正是考驗醫師奶O的大好時機。假如醫師說不清楚,或是根本懶得說,這表示他沒辦法將所學整理出個頭緒,你還不如換個醫師比較快。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