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性焦慮症

作者:陳俊欽


    我是神經病。她苦笑地這麼說。

  出門怕,在家怕,看電視怕,洗澡怕,連睡覺也會怕。

  怕些什麼?

  不知道。就是怕。

  整天冷汗直流、不住發抖、心臟怦怦直跳,頭痛的要命,吃藥也沒用。只覺好累好累,一點體力也沒有,睡覺也睡不著,一點聲音就醒來。胃口越來越差,吃一點東西就想吐,還常常跑廁所,不管吃什麼都拉。手腳冰的像僵屍,連頭髮也一直掉。

  是不是得了癌症?她越想越害怕。

  到了診所看幾次,醫師都說小感冒,她不放心,又到大醫院掛診。血抽了、尿驗了、X光照了、心電圖量了,通通正常。醫師大手一揮,笑著說:「沒病!是你神經過敏!別擔心了,回家好好睡個覺,就沒事了。」

  可是症狀持續著。她依然緊張兮兮,沒辦法放鬆,整天坐立難安,注意力好差,出個門掉東掉西,記憶力也越來越差,老闆交代的事,轉瞬間就忘掉了。

  一直有一天,有位家醫科醫師建議她看精神科,經過醫師診治,她才明白:自己得了廣泛性焦慮症。

  她更焦慮了。廣泛性焦慮症?這又是什麼病呢?

  

  

  

  在相關的章節裡提到了各種焦慮症,每種焦慮症都有它們的特點:畏懼症的焦慮是短暫的,只有在患者接近畏懼的對象,例如:電梯、血液等等時,焦慮才會出現,一旦患者遠離該對象,焦慮就消失了;恐慌症的焦慮也是短暫的,出現的時機不定,什麼時候都可能發作,但是發作過後,也就恢復了;創傷後壓力疾患的焦慮雖然持續較久,但是它有它的特徵——患者必然經歷某些重大傷害之後,才會出現焦慮症狀。

  廣泛性焦慮症也有它的特點。它的特點就是:持續而長久存在的焦慮症狀──患者通常找不到理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焦慮,很容易為了小事而擔憂,整天處在高度緊張中,沒有辦法放鬆。倘若你問他擔心些什麼?他也難以說出一長串的事物,但是從旁人的眼光,這些都是再稀鬆不過的,沒什麼好怕的──但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就是會怕,怕得沒道理,怕到自己不舒服,整天渾渾噩噩,無精打采。

  由於廣泛性焦慮症的發生率相當高,而且很容易被忽視,通常,人們會以為病人比較神經質一些,因而忽略的廣泛性焦慮症的存在。長久下來,就可能併發其他疾病。

  為了讓讀者能對廣泛性焦慮症有個基本認識,萬一遇上此症時,能及早就醫處理。此刻,我們就從各種面向,一步步揭開廣泛性焦慮症的面紗。

  

  

  一、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焦慮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廣泛性」一詞暗示了此症的焦慮形式──是一種長時間的、持續性的焦慮。

  患者幾乎每天都處在高度焦慮中,有如驚弓之鳥,即使是小事也會讓他擔憂。這樣的憂慮是難以抑遏、無法控制的,往往還會伴隨著很多身體上症狀,諸如:肌肉緊繃、坐立難安、失眠、冒汗、呼吸急促、腹瀉等等。

  倘若將這些症狀分類,可以歸納成:焦慮、肌肉緊繃、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認知功能障礙幾大類——

  焦慮是一種模糊的情緒,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卻又難以明白指出哪邊不對勁。過度的焦慮會讓表現變差,無法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嚴重影響生活。

  肌肉緊繃會帶來坐立難安、頭痛、四肢酸痛的症狀。患者常會感到頭痛欲裂、渾身不對勁。

  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大量的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進入血液,會讓心跳變快、呼吸急促、心悸、冒汗、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瀉。

  認知功能障礙是暴躁易怒、無法放鬆、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二、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有其特徵

  

  上述的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也就是說,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都是很常見的,不像畏懼症那樣,有個畏懼的對象可以辨認;也不像強迫症,有個怪異的強迫性行為。乍看之下,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跟一般的所謂「緊張」沒有兩樣,也會伴隨有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現象,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後,還是會看出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有其病態特徵,我們將之整理如下:

  

  1.時間太長了,長得很不合理。一般焦慮多半有跡可循,例如:考試、出遠門、升遷等等,一旦壓力事件消失,焦慮也會降低;但是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卻是持續的,時間會長達六個月以上。

  2.一般的焦慮不管程度怎樣,患者能夠自覺,也能夠想辦法減低;但是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卻是「難以控制」的,有如野火燎原般,已經完全失去患者的掌握,患者只能被動地身處其中,而無法逃脫。

  3.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已經影響到患者的生活,患者的工作能力、人際關係、婚姻生活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三、診斷廣泛性焦慮症的準則

  

  為了區隔正常的焦慮與病態的廣泛性焦慮症,DSM-IV為此做了個明確規定,明白指出:若要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必須符合下列幾點──

  

  1.在六個月裡頭,大多數得日子裡,都有過度焦慮與過度憂慮某事的現象。

  2.患者自覺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焦慮

  3.焦慮跟憂慮會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

  A.坐立難安

  B.容易疲倦

  C.無法集中注意力、腦袋一片空白

  D.暴躁易怒

  E.肌肉緊繃

  F.睡眠障礙(無法入睡、或者無法熟睡)

  4.患者的症狀不能單用其他精神疾病就可以解釋

  5.焦慮、憂慮、以其伴隨的身體症狀已經嚴重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

  6.這類症狀不是因為藥物(如使用安非它命等)或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所造成的

  

  由於太多種疾病都會出現焦慮的症狀,所以診斷時得確實分清楚,不要把別的病誤診為廣泛性焦慮症。最常發生混淆的疾病是:其他焦慮症(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疾患)、重度憂鬱症、慮病症、成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身體化疾患、與人格障礙症。而且,倘若症狀是藥物或其他疾病造成的,譬如喝太多咖啡、或者吸食安非它命等,也不能算是廣泛性焦慮症。在臨床上,必須患者符合上列的診斷標準,我們才能說他罹患的是廣泛性焦慮症。

  

  

  四、廣泛性焦慮症的影響

  

  由於長期處在焦慮之中,生理功能必然受到影響。不只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認知功能受損,連心血管功能、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也會受到波及。失眠、肌肉酸痛、恍恍惚惚、容易疲倦都是常見的症狀。此時,日常生活自然會受到影響,工作能力減退,嚴重時連工作也做不下去。一旦患者倒下去了,連帶的,家人也會飽受其害。

  雖然說,廣泛性焦慮症是精神科領域的疾病,但實際上,卻很少有患者會到精神科求診。患者往往輾轉就醫,跑遍內科、外科、婦產科,做過各種檢查,卻始終查不出原因,只弄得自己更加緊張,不知生的是什麼怪病。到最後,精疲力竭的家屬往往會指摘患者想太多,杞人憂天,庸人自擾。但患者並非故意如此,也很不樂意見到自己這樣,只是沒有辦法克制自己的焦慮。

  

  

  五、廣泛性焦慮症併發其他疾病

  

  由於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慢性的疾病,倘若不就醫治療,病態的焦慮很有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直到焦慮把一切都搞砸。

  臨床上發現,廣泛性焦慮症相當容易與其他疾病並存,最常見的就是與重度憂鬱症一同出現。

  其次是其他焦慮症,例如: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等等。某個研究顯示: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高達九成合併有其他疾病。

  

  

  六、哪些人可能罹患廣泛性焦慮症呢?

  

  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盛行率高達3~8%。患者以女性居多,人數約為男性患者的一倍,其中又以25歲以上、結過婚、失業中、或者家庭主婦最容易發病。但嚴重到必須住院者,男女比例則相當。

  廣泛性焦慮症很常併發其他精神疾病,諸如社交畏懼症、特定畏懼症、恐慌症或憂鬱症,據統計,約有50~90%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同時合併有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

  患者通常發病於二十多歲,但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願意來看精神科,而且往往是患者已經困擾多時後,才會來精神科求助。

  

  

  七、為什麼會罹患廣泛性焦慮症呢?

  

  何以一個常見的焦慮會演變到疾病的程度呢?這是精神醫學家一直想了解的事。

  有些學者認為:所謂廣泛性焦慮症根本不是一種疾病,相反的,它是由很多相似的疾病組成的。換句話說:這類疾病都會造成焦慮,讓人們飽受焦慮之苦,而現在的醫學無法將這幾類疾病區分出來,所以只能歸成「廣泛性焦慮症」這一大類。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透過各種技術,試圖了解廣泛性焦慮症的成因。主要的努力方向有:遺傳研究、生化理論、精神動力學理論、認知理論等等。

  

  遺傳研究

  在遺傳研究方面,一些研究指出:患者的一等親裡頭,同樣罹患廣泛性焦慮症的機率機率高達25%,遠高於一般人。這顯示廣泛性焦慮症有遺傳的傾向。

  雙胞胎的研究更加證實了這點。人們發現,雙胞胎之中的一位罹患本症時,另外一位同樣罹患本症的機率顯著上升。倘若是基因形式不同的「異卵雙胞胎」,共同罹病率提升到15%;要是基因形式相同的「同卵雙胞胎」,共同罹病率更提升到50%——由於同卵雙胞胎跟異卵雙胞胎往往被父母一同照顧長大,受到的後天養育是相同的,唯一的差異是在於基因的相似性——同卵的基因是相同的,異卵則否——所以同卵雙胞胎的共同罹病率高,顯示了基因的影響相當大。但是,到底哪一段基因跟廣泛性焦慮症有關,目前仍找不出來。

  

  生化理論

  除了遺傳研究以外,人們也注意到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跟一般的焦慮是相似的,人們自然好奇:兩者的生化基礎是否有不一樣之處?不然為何單純的焦慮會演變成疾病?

  一個假說是: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的交感神經比較敏感,當輕微刺激來臨時,容易過度反應,造成了嚴重的焦慮狀態。可是研究結果卻顯示:患者的血壓、心跳、呼吸速率、與皮膚傳導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這些都是交感神經的重要指標——甚至,患者對於壓力的反應還比正常人遲鈍;血中交感神經相關化學物質——兒茶苯酚(Cathcholamine)的濃度也在正常範圍之中。

  所以,光從身體週邊的交感神經似乎不足以解釋廣泛焦慮症的成因,人們把注意力移向腦中的生化基礎。由於GABA系統的苯二酚(BZD)以及血清素(Serotonin)系統的Buspirone這兩類藥對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頗有效,這似乎暗示著:腦中的GABA跟血清素兩個神經傳導系統跟廣泛性焦慮有關。由於苯二酚接受器多半存在於腦部枕葉(在後腦的部位),所以目前研究以枕葉研究居多;而管理情緒的腦部組織,如基底核、邊緣系統、與管理認知的額葉(在腦的前半部),也是目前研究的重心。

  其他研究者則使用影像技術來探索腦部,只有一個研究顯示:患者的基底核部位有代謝下降的異常現象。而腦波檢查也有些異常。但細節仍有待研究。

  

  精神動力學理論

  臨床研究發現: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在早年有過創傷經驗的機率顯著上升。曾有過受傷、生病、面對死亡經驗的人,發生廣泛性焦慮症的機率增加了四到六倍。何以如此?

  學者認為:不安全的感覺、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都會造成一些衝突,深埋在心裡,即使時過境遷,這些衝突仍舊藏在心中,不斷干擾著患者,逼使患者的自我必須花費力氣去阻擋它們,如此就會出現焦慮現象。當創傷經驗太強,或壓抑的太過時,焦慮程度就會增強,嚴重時,就構成了疾病。

  

  認知理論

  從認知行為理論來看:廣泛性焦慮症之所以會發生,是人們的錯誤認知所致——人們只看負面的消息,忽視正面的訊息,貶低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估問題的嚴重性,結果就是這個也怕、那個也怕,什麼瑣碎的小事都會誘發焦慮。

  經過制約反應之後,日常生活中每件事都變成了具有誘發焦慮的「線索」,患者自然長期處於驚恐狀態,就這樣,變成了廣泛性焦慮症。

  

  

  八、廣泛性焦慮症該怎樣治療?

  

  看過了一大堆關於病因的假說,還不如來討論如何治療比較實際。

  對於廣泛性焦慮症最有效的治療是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細節將會在後面的章節詳細講述,這邊只概略的提一下——

  在心理治療部份:最常使用的是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療法、與精神分析。

  支持性心理治療可以透過同理心的運用、接納患者的痛苦,幫助患者放輕鬆,讓患者感到安心,但長期療效則很令人懷疑,必須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的各種技術,包括放鬆訓練、生理回饋等等,才能達成長期的療效。

  治療者必須協助患者找出誘發他焦慮的事物,諸如忙碌的工作環境、吵鬧不休的小孩、惡劣的睡眠環境、大量使用咖啡或安非它命等,並試著解決這類焦慮誘發的事物──能避免的,就避免,不能避免的,就設法改變之。

  精神分析理論者則不強調焦慮的減低,它著重於人們抗壓能力的提升。精神分析理論者會協助患者使用較有效的心理防衛機轉與調適策略,讓患者可以有效的面對壓力、調適自己。

  除了心理治療。還可以使用藥物治療。雖然說:藥物治療的見效速度快,但由於廣泛性焦慮症的症狀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有可能造成長期使用藥物後的成癮問題。這點得特別注意。

  一般而言,見效最快、也最被廣泛使用的是BZD。這類藥物普遍被用於焦慮的減低。它對於七成的患者有不錯的療效。但它也有最大的副作用:成癮問題。因此,在使用的時候,得作好通盤的規劃:先設定治療目標、欲治療的症狀,然後給藥,劑量最好維持在「有效的最低劑量」,療程約莫兩週到六週,然後花一、兩週時間緩慢減藥(如果突然停藥,則可能會有戒斷症狀,疾病復發的機率也會大幅上升)。必須提醒患者:使用這類藥物可能會讓專注力下降,必須避免操作機器或開車。此外,隨時注意治療目標與治療狀況是否已經改變,倘若是,則得修正治療的方向。

  在藥物選擇上,藥效太長的BZD有藥物殘留的危險,藥效太短會增加成癮的危險,所以,最常使用的是中效的BZD,以作用時間8~15小時的最適合。

  除了BZD,還可以用血清素作用藥來治療。常見的有buspirone與SSRI(特異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療效可以高達八成,長期使用下,也不會有藥物成癮的危險,只可惜見效太慢,一般得花三個禮拜才會有效。

  所以,目前普遍的變通做法是:合併BZD跟血清素作用藥一起使用,前者見效快,有成癮危險;後者見效慢,卻沒有成癮危險。先讓BZD發揮效果,等到血清素作用藥也開始生效時,就把BZD減量下來。如此,效果既快,又不會有成癮的危險。

  

  

  九、廣泛性焦慮症的預後怎樣?

  

  由於廣泛性焦慮症很容易合併其他疾病,所以預後差異很大,不容易預測病程的演進。

  廣泛性焦慮症可能一直持續下去,變成終身性的慢性疾病,也可能演變成其他疾病,諸如恐慌症等等的。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最後出現恐慌症的症狀來。演變成重度憂鬱症的人也不少。

  及早接受治療,將可改善這狀況,減低併發其他疾病的機率。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精神相關】底下的細目:精神症狀 精神官能症 妄想症 躁鬱症 憂鬱症 【焦慮症】 思覺失調症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