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俊欽
很可惜的,直到目前為止,沒人知道思覺失調症的病因。
從古到今,醫學界已經投入不知多少人力、物力在思覺失調症的研究上面,但還是沒有一個定論。
目前的假說是認為:遺傳缺陷、基因變異、懷孕期傷害、生產時傷害、幼兒的外傷與感染、人格特質、家族特質、發病前的壓力事件,都與思覺失調症有關。
已經發現的證據,包括下列幾種:
首先是遺傳學的證據。思覺失調症具有遺傳性,父母之一罹患有思覺失調症,後代罹患的機率就會上升,甚至,這孩子從一開始就送給別人領養也一樣。當父母雙方都是思覺失調症患者時,發生機率更高。此外,倘若同卵雙胞胎之一罹患思覺失調症,另一位罹患的機率更高達50%!但是究竟是哪一段基因出了差錯?還是說受到病毒的感染?沒人知道。
其次是腦部影像學的證據。研究者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腦部有萎縮現象,尤其在基底核、邊緣系統、與額葉部分特別明顯。而且,隨著負性症狀越強烈,腦部萎縮的程度就越嚴重。但這些萎縮是怎麼造成的?沒人知道。
再來是神經傳導物質的證據。「多巴胺」是一種人腦中正常存在的化學物質。但研究者發現:所有會增強多巴胺安功能的藥物,如:安非他命、古柯鹼等,都可能造成類似思覺失調症的症狀;相反的,絕大多數可以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藥物,都具有多巴胺拮抗的作用。由此可以推論:多巴胺的異常,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重要病變之一。
最後是壓力調適的研究。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的前期,可能存在有較多的壓力事件,壓力也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誘發因素之一。
總而言之,思覺失調症的發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普遍的假設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原本即有遺傳傾向,加上胎兒期間、出生後的生理傷害,加上生長背景中的身心傷害,最後因為壓力事件而誘發疾病。但在門診時,醫師為了解釋方便,往往簡單地說:「腦中化學物質不平衡」──但其實真相還有待研究。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精神相關】底下的細目:精神症狀 精神官能症 妄想症 躁鬱症 憂鬱症 焦慮症 【思覺失調症】
杏語心靈花園圖書館正在整建中,尚未全面開放,您要收尋的文章經過核對,發現尚未收錄在新的杏語心靈花園裡頭。暫時且陳列於此。資料內容均不變。
一旦本文收錄進杏語心靈花園,將自動跳轉到新的頁面,諸多不便,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