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第一次基測失利的孩子的父母寫的備忘錄

作者:徐堅璽


  超拗口的題目,是不是?雖然基測失利的是孩子,但我卻想對父母說話,因為,我相信大部分的孩子是能夠面對挫折的,反而是父母不容易承受孩子的失敗。不過,各位父母會如此是很自然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誰沒有?看到孩子沒考好,憂心是正常的。但是,我想要提醒各位父母,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面對考試的挫折,卻是不能面對父母給的挫折。

  

  「我?我哪有給我的小孩挫折?」是,你當然是不想給你的孩子挫折,你希望的是他們能夠變得更好。不過,我常常聽見父母是這樣對孩子說:

  「你終於知道你根本不夠努力了吧!」

  「叫你不要再上網了,不要再看小說了,你偏不聽。」

  「你怎麼那麼粗心?」

  「你是讀到哪裡去了啊?」

  「你這樣子看你未來怎麼辦!」

  

  我了解你是想協助他看見自己的不足、疏忽或錯誤,然後激勵他們再努力,然而,孩子不了解。孩子以為的是父母老是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他們是錯的,孩子以為的是父母看不見他們的壓力,孩子以為的是父母不了解他們,因此,父母的言語可能成為孩子難以承受的挫折。不過,孩子感到難受也屬正常,因為他們重視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但表面上他可能裝作不在意)。這正是親子關係中難解的張力,一邊是為孩子憂心的父母,另一邊是重視父母言語的孩子,明明都很在乎對方,卻常常搞的雙方都不愉快。

  

  親子關係的問題是雙方共同形成的,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有責任為關係的改善來努力。然而,就社會的權力結構而言,作父母的還是比子女掌握更大的影響力。因此,若要改善親子關係,父母先主動調整對待子女的方式會是比較有效的,這也是為什麼備忘錄要寫給父母的一個原因。

  

  假如你的孩子是屬於認真準備考試、有實力卻臨場粗心、失常的,你要了解,一個不能把自己的實力好好展現出來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是很懊惱的。所以,如果你還是說:「你怎麼那麼粗心?」可能會增加他的無助感。或許你會安慰他:「下次不要粗心就好了。」但有時候粗心就是很難控制,孩子可能會因為你的安慰而徒增壓力。因此,比較好的說法是:「不管你考出來的成績如何,我都以你為榮,因為你是那麼努力地準備基測。」這一類的孩子常常給自己過多的壓力,我們這樣說可以協助他紓解。

  

  假如你的孩子是屬於有潛力,卻不認同你的管教、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準備考試,結果成績不理想的,你要了解,他已經得到應有的教訓了(就是不理想的成績),如果你還是說:「早就告訴過你,你就是不聽!」常常會導致他的惱羞成怒,有時候會變得更意氣用事。因此,比較好的說法是:「爸媽很想幫助你在下一次基測考得更好,你認為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你?或許你會願意聽聽我們的建議?」這一類的孩子自尊心很強,我們要小心不要落井下石,但要讓他知道,我們仍然站在他旁邊,並且願意幫助他。

  

  假如你的孩子是屬於順從你的安排在準備考試,但考不出好成績的,你要了解,他在學業表現上是沒有成就、缺乏自信的。所以,你如果還是說:「你是讀到哪裡去了啊?」可能會使他更加自卑,未來對於學習更沒有自信。因此,比較好的說法是:「爸媽知道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在考試了,基測的結果不代表你未來的成就,它只是要告訴我們未來你適合的學習方式。」這一類的孩子通常不適合學術導向的學習,但比較擅長「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方式,我們要讓他了解學習有很多種管道,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動機,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假如你的孩子是屬於渾渾噩噩,但又抗拒考試,不管成績的,你要了解,他最大的難關不是不讀書,而是他在生活上找不到認同感。所以,你如果還是說:「你這樣子看你未來怎麼辦?」他是真的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你這樣問會增加他的不安全感。因此,比較好的說法是:「你可能是認為讀書、考試沒有什麼用,所以才不想努力,的確,讀書考試不一定有用,那爸媽想要告訴你還有什麼是有用的,你可以參考看看。」這一類的孩子往往缺乏多樣化的體驗,以致於對任何事都沒興趣,因此,這時候談基測對他一點意義都沒有,重要的是鼓勵他多探索、多了解不同的生活經驗。

  

  由於每一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上述羅列幾種常見的類型不見得能涵蓋所有的情況。若您仍然對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第一次基測的失利有所困惑,歡迎跟本診所聯絡。最後,提供各位父母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基測,或許能協助大家紓解基測分數所帶來的焦慮:無論是我們過去所面臨的聯考或現在的基測,可以說是臺灣人長大過程中的共同回憶,這彷彿是一種成年的儀式,儀式的重點不在於結果,乃是過程。因此,讓孩子透過基測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質,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我相信這些過程遠比最後的分數能不能上明星學校來得重要許多。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其他相關】底下的細目:性議題 助人之道 【另類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