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孤獨,學習與自己親密

作者:顧浩然


我的前面一篇分享,談得是存在感,我談到每個人窮其一生都可能在努力地尋找自己的「位置」。

這篇,我想來談談關於孤獨感。

年輕時候曾經流行過一首情歌,歌詞是這樣的:「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談起親密關係,很多人所期待的也是兩個人的互動,可以是你儂我儂,熱情不斷…。

可是我個人對親密關係的理解,總覺得,它應該可以不僅止於兩人之間,是不是也可以是「和自己的親密」呢?

 如果朋友們有一直關注著診所FB上的文章,應該還記得我曾經在母親遽逝未久,在一次工作坊上擔任主角,接受諮商後的心情分享。

那次的諮商結束後,我一個人走在台北市的忠孝東路上。一開始,我的思緒很亂,我的心更因為失去了母親而一直揪著;而路上車子的引擎聲喇叭聲、人群的嘻笑聲,更讓我的耳朵感覺到好吵…。

 我努力地想要讓自己安靜下來,但始終都沒有用,後來我決定就將心放在此時此刻。我慢慢地把注意力放在走路的感覺,放在我的呼吸上,就這樣,一路地從台北車站走到捷運忠孝敦化站。

 在那次和自己相處的過程中,我開始體驗到當下「失去母親後的孤獨感」,我的眼淚也在那一刻再度難以自己地流了下來。我更體驗到我自責於沒能在母親生前多陪陪她的更深層意涵,有我對老人家很多的不捨和愛…。

 這一段獨自走在路上的經驗,讓我看見了自己心裡上被許多的框架困住而受到糾纏的部分:我對人的期待、對自己的期待;我的許多從過去到現在被有意無意植入的信念、規條;還有,我又是如何在社會價值觀的建構下形塑了自我的價值…。

 人活著,說實話,很難不讓自己符合某些的社會價值,而因此去扮演某個角色。但往往卻是,在扮演某個角色的過程中,反而在心裡面產生一些衝突:「我究竟該照著別人的意思而活,還是要照著自己的想法去過日子?」更慘的是,甚至因此和自己的關係愈來愈遠,愈來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有人說,人是孤獨的出生,也是孤獨的死亡。

 很多人把孤獨視為是負向的,因為很害怕孤獨,就會用很多的事情試圖填滿它。「覺得孤獨」、「覺得空虛」這類的困擾,常常都是在我與個案工作中討論的議題。

很多朋友告訴我,為了不讓自己面對內在的孤獨、空虛、悲傷…,他們得很努力地讓自己很忙,努力地把時間都填滿,只為了可以讓自己因為忙到累癱,可以倒頭就睡,好幫助自己忘掉痛苦或轉移注意力。

我不否認,忙碌,是轉移悲傷、難過…等心情的一個方法,當然,「時間也可以是帖藥方」。

然而,如果可以經歷到內在的孤獨,卻可能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機緣,讓我們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心,原來常常只是攀附於外在的東西或價值觀,但其實是並沒有回到自己的身上。

 也許,我們需要試著學習和自己的孤獨相處,好讓自己有機會去內觀自己,去經驗到自己內在的感受、「我」的存在。

當我們可以接納自己,承認「這就是我」時,我們的心境就會轉變,然後開始一點一點地放掉過去外在環境所給予我們的框架。一旦我們可以這麼做,也就開始與自己的親密,也讓我們的心有機會得以有真自由。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