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諮商與體重控制實例

作者:陳俊欽


我越來越覺得:治療,不管是心理還是藥物,其實都是最後的一個階段。黑羊效應這本書讓我得到一個靈感:所有治療取向都只能等事情發生之後,治療者才能利用各種理論與技術來協助個案「事後補救」,而我將「黑羊效應」寫出來,絕對不只是想幫助讀者「長知識」,我更是把這本書設計成處方藥物——既可以癒合黑羊傷口;也可以阻止屠夫幹「殺人義工」;前者是療傷,後者是盾牌(黑羊不必自己帶傷抵抗,只要設法讓屠夫因為閱讀本書,就有機會「策反」關鍵少數)。等「黑羊效應」出版之後,我這舉動卻回過頭來提醒了我:為什麼要把自己限制在這個角色上?為什麼我不能嘗試將心理知識運用於預防性的工作上?

甚至,我可以將不同哲學潮流(Eg, 1900~1960歐陸的存在主義與美國的行為主義;1960~1970的結構主義;1970後的後現代主義)各自在預防性工作領域發展為不同取向?一如這些哲學精神在治療領域所發展出來的多種取向?

舉個例來說:體重控制失敗的主要原因,經常是由三個「心理效應(黑羊效應只是諸多心理效應之一)」所聯手組成:「白熊效應」、「意志耗損超載」與「自我崩壞」組成(這三個效應跟費城校應一樣,在心理學上的學術定義性高,名氣也比黑羊效應大)——

白熊效應:當你叫你不要想白熊,隨後,你的腦袋就會充滿白熊的詞語、畫面、概念等等。所以一旦你自覺太胖、不能吃東西,你的腦袋就會充滿你最愛吃的食物。

意志耗損超載:大腦處理任合概念、記憶、心像,都需要耗損意志力,特別是「否定」或「抗拒」(所以很多人不會say No,因為拒絕需要高強度的意志力)消耗的意志力特別多。

自我崩壞效應:人類行為模式中,一旦事與願違超過臨界點之後,就會選擇自我放棄,學業、工作、吃飯都一樣。

三個加起來,剛好就是瘦不下來的人(包括我自己)最常幹的是:告訴自己不能吃→滿腦袋都是好好吃的東西(白熊效應)→耗損大量意志力拒絕這堆美食(意志耗損超載)→意志力用光,算了,先吃再說,明天再「加倍努力」減肥好了(自我崩壞)→大吃大喝,抵銷前幾天的努力(減肥失敗)。

其實,人類在面對伴侶劈腿、建立親密關係、求學找工作、甚或上街血拼等等,都跟上述減肥失敗一樣,是可以建構為一套系統,事先學習,避免錯誤行為,或預防失敗的——甚至,可以進一步發展為一種取向。

以前怎麼沒想過?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