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歷史博物館

作者:顧浩然


好多年前,與朋友一起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既名為博物館,就是些古文物,我依稀記得,那次展出的好像是木乃伊吧。

 我們每個人,其實也有一座人生的「歷史博物館」,不同於實體的歷史博物館所展出的內容,我們自己的這座,放著的都是我們過去的生命經驗。

 人們,從小到大,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生活點滴與畫面,每樁所經歷的事情,愉快的、開心的,不愉快的,受傷的…,在在都在形塑我們樣貌的過程中,帶給自己一些影響。

 而這些生活點滴,有些沒什麼了不起的小事情,可能我們很容易因為時間久了而忘記,但有些發生過的事情,所帶給我們的情緒經驗,卻可能就被我們放在自己的記憶深處。

 平常與他人的相處,沒事還好,可是一旦在互動過程中,因為對方的一些話語、一些反應、眼神…,勾動了過去的負向經驗,就很容易被我們不自覺地帶進了自己的這座博物館,並且再次看見了放在館裡頭的創傷歷史記憶、畫面…。

 比如說,有人因為從小成績就很優秀,常被父母親拿來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有時候,還會被父母要求在大人面前小秀一段課文背誦的能力,為的是讓父母感到驕傲。可是,父母一方面讚美孩子,一方面卻又在大人面前譏笑孩子,比如笑孩子穿衣服,都不會把衣擺紮進褲子裡…,生活上什麼都不會,很「憨慢」。

 父母親的譏笑成了當事人心裡的烙印。

 實體的博物館,裡面的所有文物,我們當然都帶不走;但屬於我們人生的博物館的所有經驗與記憶,卻可能會不小心地被我們帶到現在的生命時光。

於是乎,過去因為類似的悲傷、憤怒、害怕、無助…的情緒反應,全被一股腦兒地勾起,而這些情緒反應,因為過去一直沒有被好好地理解與照顧,所以那反撲的力量之大,常常讓當事人痛到、難過地無以復加。

在我學習催眠治療的過程中,我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看只是看,聽只是聽」。

 我覺得這句話,如果放在我們一旦看見自己的博物館裡的那些不愉快、痛苦經驗時,其實還滿管用的。

 不妨想想,當我們逛歷史博物館時,我們不也只是很單純地觀賞,看看文物的解說牌上寫得內容,或者只是聆聽解說人員的說明嗎?

 那為什麼,我們面對自己人生博物館裡的所有經驗,卻不能只是「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卻要一直把它們「帶出場」呢?

 「看只是看,聽只是聽」的核心意涵,我認為,指得就是「覺察」。

 覺察自己當下怎麼了?然後呢,請允許問問自己:「我現在需要什麼?」「我內心的哪個部份最需要關注?」或「哪個部份需要被接納?」

 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放下對自我的評價,甚或過去習慣給自己的批判、否定,而與自己的情緒連結。

 接下來,留意身體有無任何的反應。例如胃部有否緊縮?背部有否緊繃…,如果有,就問問自己,是什麼感受,而讓自己的身體有這些反應?也許,就會感覺到恐懼、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在別人眼中不是那麼好…。

 在我的工作經驗裡,我發現,只要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緒上,例如恐懼、憤怒、羞恥…等,並且不評價它,往往就有機會舒緩原本的情緒,或者降低原本對自我的批判強度。

 最後,請容許自己多些慈悲,對當下的不愉快情緒傳送愛與溫暖的訊息,好比「我關心這樣的痛苦」、「我在乎這樣的感受」,就如同,當你的好朋友心情不好時,你陪伴身旁一樣。

 親愛的朋友,你的歷史博物館都放些什麼呢?下回,如果不小心地又「逛」進了自己的博物館,可否就只要看看它就好,不必把它們帶在身邊;或者,即便要帶,也請帶些愉快的內容吧。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