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人格:一個超越憂鬱症,卻在健保底下不能被提起的問題

作者:陳俊欽


  「我真不知道她得的是什麼病?我只知道她每天回家見人就罵,多問幾句也罵,再問下去就說她要去死。我們也不敢多說什麼,因為醫生就說她有憂鬱症,她也在吃藥,吃七八年了,沒什麼起色,每天上網上通霄,有時候還笑得好大聲;三天兩頭跟人家鬧翻了,生起氣來就割自己的手,割得我好心疼,她卻說她一點都不痛,就是故意要割給我看,先生還每天罵我,好好一個女兒變成這模樣。我最近越來越覺得活得很沒意思,但死了又很不甘心──醫生,我女兒的憂鬱症有可能會好嗎?」

  每當聽著心力交瘁的家屬講出這類的話,我總是百感交集:因為從轉述的資訊來研判,個案真正的問題很有可能是「B型人格違常」,需要進一步了解,而非僅只是憂鬱症。然而,在國人對「B型人格」一無所悉的今天,外加「憂鬱症」一詞被浮濫使用,不知道有多少「B型人格」被視而不見,結果就是:不管是輕微的「B型人格傾向」者,還是嚴重的「B型人格違常」患者,即便自己內心強烈痛苦,或是造成身旁他人的極度困擾,也沒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更不知道該向誰求助──由於目前社會對B型人格普遍缺乏敏感度,而人格診斷是一件曠日廢時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在三分鐘的健保門診中完成,於是,精神科醫師也只能就憂鬱部分來處理,「人格問題」當然不會好,「病情」還是沒有改善,家屬也只好咬緊牙根、繼續容忍這位看起來不像病人的「病人」宣稱自己「有病」,把身旁親友給折磨到真正的重度憂鬱發作。

  就這樣,一群核心問題不是憂鬱症的「憂鬱症患者」每年吃掉健保無數的抗憂鬱症的藥物,來治療自己的特殊人格特質,卻沒人想過:人格特質是可以透過自我覺察、反覆練習與邀請親朋好友一同協助,就有可能改善的。倘若能正視B型人格存在的事實,對於減輕健保的財務負擔,改善全民的心理健康,連同減低親友們的身心壓力,影響不可謂不小。

  另外一大群人格特質並未太過偏差、依然算是健康範圍內的「B型人格傾向者」,他們在社會上佔有不小的比例(你我身邊有人就是,甚或就是你自己),然而,基於他們獨特的人格思維方式,他們往往在社會中不被了解,甚至會被妖魔化,認為是:自私的、自我中心的、難以相處的、愛利用別人、愛表現、不可信任的、情緒化的;他們能夠建立人際關係,卻很難交到真正的知己;他們總是對別人付出很多,別人卻不願意做出相等的回饋;長期以來,他們總是苦於孤獨與不被了解,獨自克制自己容易失控的情緒,不斷想透過行動來減低自己的焦慮,效果卻是很有限。

  筆者在近二十年臨床實務中,累積了極大量與B型人格者一同工作的經驗,把這一群人從「不被了解、孤獨寂寞沮喪難過,吃了再多藥卻又不會好,成天被身旁親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裝病」的痛苦深淵釋放出來,還給他們一個真正問題的本質:B型人格與主流社會的衝突,提供一個真正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一直是我的心願。因此,在五年前完成黑羊效應後,對此議題依然念茲在茲,因緣際會下,圓神出版的賴真真小姐剛好邀稿,提及此事,於是,就有了這麼一本書。

  在看完本書以後,您會了解到──

1. 性格決定命運。明白自己的人格,才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2. 了解B型人格,以及B型人格的四個子人格:自戀型人格、戲劇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邊緣型人格

3. 學習善用人格的優點,隱藏人格的缺點

4. 協助缺乏自覺的親友處理人格問題

  此外,本書在各種因應之道上,敘述都力求詳盡,例如:若因為就醫服藥而導致發胖,書中也會介紹國外現行用於對抗精神用藥發胖副作用的解藥,以及取得方式,而不只是用「多運動」簡略帶過。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49-B

誠 品 https://bit.ly/T0400049-E

金石堂 https://bit.ly/2CvtyPP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49

推薦序(海苔熊):你最近一次感到寂寞是什麼時候?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