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過自己,才有機會不被「情緒勒索」

作者:顧浩然


 什麼是「情緒勒索」?

 太太:「你每天都要忙到那麼晚才下班,放我一個人在家,你有關心到我的需要嗎…」。回到家,連飯都還沒時間吃的先生,聽到太太的抱怨後,一臉的沮喪。

 媽媽:「你都不知道我的辛苦,請你幫個忙都不願意,我真是白養你了…」,電話這頭的女兒,手上正忙著張羅孩子晚餐,聽了媽媽從話筒飄出來的話,愧疚感湧上來,於是就像洩了氣的皮球般,癱坐在椅子上。

 上司:「你才剛進公司,就要比別人更努力,否則我隨時都可以把你辭退…」,新人一臉惶恐、垂著頭趕快繼續做著被交待要做的事。

情緒勒索可能無所不在

 上述這些,別人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話語,或者情緒反應,如果因此而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例如覺得生氣、害怕、難過,甚至會湧現羞愧、罪惡感…的心情,其實都可以稱之為「情緒勒索」。

 無論當事人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以這樣有些廣泛的界定看來,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情緒勒索」就是無所不在了。

 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到被「情緒勒索」,多半也是來自於和我們在關係上有所連結的人,例如工作或學習的同儕、親子、伴侶、上司與下屬等。

 我們或者可能必須與他們共事、或者需要仰賴他們,例如生活的照顧、可能要被打考績…,試想,一個跟我們沒有任何關係的人,我們會去在意對方說什麼嗎?

被情緒勒索的兩個原因

 何以,我們會那麼在意關係中的對方,所表達的語言或情緒,甚至因此而深受影響?

 原因不外乎,一個是太在乎對方,而沒有了自己;一個是太在乎自己,所以不容許自己被說不好。

 什麼意思呢?

 所謂太在乎對方,例如,夫妻之間吵得很凶,衝突不斷,氣頭上的太太時不時冒出:「反正,如果你再這樣應酬下去,我就會帶著孩子離家…」。因為太愛孩子了,面對太太有意無意地拿孩子當籌碼時,扛起一家生計的先生,被迫只能配合太太。

 但心情上,想當然爾,一定是很不好受,然而,因為一直找不到改善彼此關係的方法,於是只能一再壓抑自己的心情。

在乎對方,不是忽略自己

 一旦我們太在乎對方,甚至把對方的開心與否都變成是自己的責任,努力滿足對方的需要與想要,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漸漸地失去了自己的主體性。那麼,對方只要有一點抱怨或難過、生氣,我們就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好,很害怕、很愧疚、很罪惡,當然,也會覺得生氣。

 請別誤會,我不是說在乎對方不對,而是,我們也不要忽略了自己。

 反之,太在乎自己,指得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把自己看得太好,在意面子,不容許自己被別人說不好,只要聽到別人說我們哪裡做不好,就會覺得很很丟臉。

 當然,還有第三種,就是自卑感。因為自卑,所以更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深怕自己的脆弱或不夠好的部份,被看穿、看透。

關係愈緊密,情緒勒索愈能作用

 關係愈是緊密,情緒勒索往往也最容易出現。這也是為什麼,發生在伴侶與親子之間的衝突,往往造成的傷害更是深?

 因為太知道彼此的地雷區,所以一旦發生爭執或有所求時,為了取得所謂的「上風」,或者「堅持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就會踩在對方的痛處或所在意的點上。

 所以,當面對自己親密、深愛、在乎的人,對自己的指責與數落,往往也會因此而出現「愛恨交織」的複雜心情。

看自己,合乎中道

 在關係裡,太在乎對方或太在乎自己,都不是很理想的狀況,我想,聖經有一句話說得很貼切:「看自己合乎中道」。

 關係的相處與互動,要避免被情緒勒索,很重要的是,在做法上,接納自己的「量力而為」,心態上、要願意「放過自己」。

 前一篇「做自己,也愛自己」的分享中,我已經提到,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放過自己,也就是接納自己已經盡力在身為某個角色上,做到當下所能做到的。

期許,可以帶來能量,批判,則會消耗能量

 在我們各樣的角色及身份上,永遠都可以有更好的扮演與展現。我們當然可以給自己目標,督促自己要能在每個角色上做得更好,但督促不是批判或自我否定,而是期許。

 期許,可以讓自己有能量更進步,但批判或否定自我,卻可能只會讓自己心生害怕與焦慮。

 一旦我們感到害怕或焦慮,那是消耗我們的能量,能量愈是消耗,就愈無力去面對他人對我們的評價、否定或與他人比較的語言,或情緒反應,變成惡性循環。

心情不好,先記得照顧好自己

 生活中,如果我們感覺到被情緒勒索時,不妨先回到自己的身上,想一想,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會因為對方的話語或情緒反應而覺得生氣、沮喪、難過、愧疚、罪惡…?

 這些出現的心情,是緣於我們對於自己或對方某個角色的期待嗎?是對於身為某個身份的一些規條或觀點嗎?是內在想要對方滿足我們自己被愛、自由、尊重、被認可…的渴望嗎?

 面對出現的心情,我們不是繼續批判它們,而是需要好好地疼惜、照顧、安頓及擁抱它們。然後,調整自己原有的期待、修正不合適(P.S不是不對或不好哦)的想法。

給自己立一個情緒界限

 最後,我要再次強調的一點是,很多時候,這些讓我們感覺到被對方情緒勒索的語言或反應,常不是故意為之的,而是無意中飄出來的,它們可能是想要對方能更重視自己;也可能是想要表達自己內在的需要…。

 我們可以學習給自己立一個情緒的界限,但不是說漠視對方,而是容許對方表達,但不把它套在自己的身上。

 就像前一篇所分享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容許他人及自己,自由地表達、自由地想、自由地看和聽及自由地感受,帶著這份自由,在彼此的關係中流動,而不去評價或自責。

小心,我們也可能情緒勒索別人

 「情緒勒索」不是只有對方給我們,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冒出些語詞或情感反應,而讓對方感到被情緒勒索。

因為,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在關係上,難免也會在互動過程中,說出些不好的言語,讓對方受傷。

 還是一句話,讓我們可以學習先放過自己,容許自己不完美,也會犯錯;同樣地,我們也可以學習接納對方難免也有誤失的地方,這樣,我們就比較有機會擺脫他人的「情緒勒索」,也避免情緒勒索對方。

我們自在了,關係也會自在

 有句俏皮話:「一皮天下無難事」。什麼是「皮」?它可以是一種輕鬆、「沒什麼大不了」的心情。

 當然,要放過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

 這個社會,永遠不缺批評,因為批評是最廉價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只有不斷地練習接納自我,我們才可能讓自己自由,生活愈來愈自在。

 我們自在了,關係也會自在。


最初上傳時間:2021-07-0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