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務實地面對彼此

作者:顧浩然


 四月分,我曾經分享一篇:「婚姻,是個體化與歸屬感來回擺盪的過程」。

 延續這個主題,現在,我想再繼續跟大家聊聊「婚姻」。

 我結婚多年後曾經好奇地問內人:「當初,妳是怎麼決定嫁給我的?」「因為我覺得自在…。」內人給我這樣的答案。

 很好,「自在」是個理由。我自己也同意這個理由。

 當然,有人可能是因為安全感、覺得有人可以照顧、作伴;或者覺得兩個人都在一起這麼久了,時間到了;也有人覺得因為個性相同、價值觀相同;個性互補…,總之,我們之所以決定走入婚姻的理由可能百百種。

 我不知道大家對婚姻的想像是什麼?但如果我這麼說:「我們其實都抱著一個夢想而結婚。」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跳出來反對?

 不可否認的是,我相信,多少還是有人是想要透過婚姻,來得到沒能從原生家庭中得到的,諸如關愛、照顧、認可…。

 我們在婚姻裡的樣貌,或者對婚姻的期待與想像,必然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可能期待另一半能夠滿足我們帶進婚姻的渴望與需求;期待另一半來解決我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沒能解決的問題。

 然而,婚姻之所以會發生問題,常常就是因為,我們把太多的期待與需求,帶入婚姻生活中。

 我們可能在不自覺中、或潛意識裡,把你/妳要滿足我的所有需要,放在對方身上。

 婚姻初始,彼此你儂我儂,對方也許很樂意地扮演這樣的角色,也從另一半的回饋中得到了成就感。

 但是,如果一方不斷地索求想要或需要的關愛,卻也可能令另一方開始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滿足不了對方的需求。

這個害怕,可能讓當事人感受到壓力,於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可能就會出現幾個情況:

 要嘛,逃避。能閃另一半多遠就閃多遠。要嘛,就是對抗:生氣、指責對方。

 久而久之,彼此也愈來愈害怕親密。而婚姻一旦進入這樣的景況,往往也是危機的開始。

 這個危機,很可能讓彼此會因此開始為自己,在緊張或疏離的婚姻關係中,尋找替代品,例如有工作的先生,可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事業上,而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太太,可能轉而更過度關心孩子或自己的原生家庭,當然,也可能相反。

 令人擔心的是,上述把對另一半的情感,轉移至工作、事業或孩子、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情況,更可能是破壞夫妻關係的隱形殺手。

 做為一位心理治療從業人員,我常想,其實,在婚姻關係中,我們的另一半,有時候,也在扮演著業餘心理治療師的角色。

 例如,當太太抱怨公婆的生活習慣時,體貼的先生就會在一旁聆聽,然後適時地回應、附和太太的心情;或者,先生提到工作上的挫折與沮喪時,太太可能就會給予安慰…。

 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一方當下的心情,可能就會因為另一方所給予的支持與接納,而得到撫慰,並且也讓求助的一方感到有歸屬感,覺得被認可。

 但是,這樣的歸屬感,很需要奠基在彼此有足夠的個體化基礎上,這個基礎更是建立在對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感及信賴感。

 因為對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感及信賴感,所以,在我們跟另一半呈現自己的脆弱時,也不致於要求對方在能夠給予的支持外,更多的幫助。

 舉例來說,岳父母發生很大的爭執或衝突,甚至鬧離婚了,太太很無耐地被捲入父母親的關係,難免感到疲憊或無所適從。這時候,太太或許也會想要尋求先生的支持與安慰。

 但即便如此,太太也可以清楚及理解,先生終究是女婿,他除了給予安慰,或分擔接送孩子上下學外,可能就再也做不了更多的了,就不致於會要求先生介入協助化解岳父母的紛爭,以證明先生是夠愛她的。

 反之亦然。

 換言之,一個充分個體化的當事人,是可以不去強逼另一半為自己承擔屬於自己生命中必然存在的責任。

 心理治療大師們從他們數十年來,與數以千計、上萬家庭會談的工作中發現到,當家庭成員愈有力量獨立時,也就愈容易冒險親密與彼此靠近;反之,愈親近,也愈可以冒險追求獨立。 

 我自己這些年也從工作中,印證了心理治療前輩們的看法。

 婚姻是我們和另一半所擁有的親密關係,婚姻所營造而成的家庭關係,更可以是讓家人之間冒險、容許意見分歧、表達情緒,而依然被接納、可以討論與分享的關係。

 當然,婚姻這門課,永遠都有我們需要去學習的部份,從來就不是容易的。

 讓我們一起努力!


最初上傳時間:2021-07-0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