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作者:顧浩然


 有一次,在專業工作的討論後,與夥伴在閒聊時被問起,很久沒看到我寫的文章了。我當下的回應是:「這陣子,工作時間外,花了很多時間在消化我買的書,因為患了『書癮』有好一陣子了,有太多買來的書都來不及翻,所以,也就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寫了。」

 這當然也是一個,聽來很合理化的理由。我同時也在思索,還有沒有其它可能性的理由,可以解釋?

 我很認真地想,也許是,我很想把閱讀、工作後的思索,試著看看能不能用更淺白的語句,說出屬於我個人的體會與理解?

 問題是,什麼叫做「淺白的語句」?

 人生的故事,又如何能用淺白的語句來說明呢?

 就像,有很多人,在面臨人生的痛苦時,他們身邊的人總會告訴當事人:「你想太多了」、「你太敏感了」…云云,但,我們是否真的知道,當事人何以如此地「想太多」、如此地「敏感」?

 而我們,是否又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他們想太多、太敏感的背後,想要告訴我們的故事、想要我們可以聽懂的又是什麼?

 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一位心理諮商的學習者時,我曾在北部的某家醫院安寧病房當志工。

 有一天值班,我去探視一位癌末病患。聊著聊著,病人問起我:「人死後會去哪裡?」

 這實在是個大哉問。

 關於死亡?關於人死亡會去哪裡?我相信,每個信仰或宗教,都會有屬於他們的觀點或思索。

 當下,我很誠實地跟對方說:「實在講,我真的不知道,即便我有屬於我的宗教信仰,對於死亡的意義與解釋,但我還是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

 我記得,病人跟我說了很多很多,他生病後,面臨生命即將走到末了過程中的體會。

 那一次的對話,約莫談了半小時,我多半都只是在床邊靜靜地聽他說,偶而,就只是運用所謂的諮商技巧,回應他的心情感受。

 等我隔一週去病房值班後,這位病人已經不在了。

 回想起這一段與病人相處的短暫經驗,也讓我工作愈久,愈是覺得自己所知所學仍然非常非常有限,也愈來愈忐忑於,自己的一些想法及體會,會不會給看到文章的朋友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相反地,與個案或來訪者的會談工作,我反而更需要提醒自己:「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是獨特的,無法用他人的經驗套用在當事人身上。」

 或也因此吧,這幾個月以來,每每有些工作上的體會與感觸,想透過書寫放在這個空間,但愈是想要用淺白的語言說出個人的體會,就愈是難以下筆,畢竟,我還沒有這樣的功力。

 於是,就會給自己踩煞車,而變得只能在屬於自己私人的日記本裡,慢慢地咀嚼。


最初上傳時間:2021-07-0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