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底下的細目:【最新百篇文章】 



別為了便利遏止孩子好奇心

作者:林佳慧


別為了便利遏止孩子好奇心

文/林佳慧(杏語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Bowen理論親職教練) 

#原文刊登於國語日報家庭版「親職教練心視界」專欄(110/10/13)

 

  在回家的路上,承翰對爸爸說:「爸爸,今天天氣很好,你好久沒有洗車了,我們去洗車好不好?」

爸爸說:「好哇!但是你要在車上等我洗車,免得你一邊洗一邊玩,除了越幫越忙外,還把衣服弄濕,會被媽媽罵。」爸爸沒打算讓承翰洗車,於是把話先說清楚。

承翰很想一起洗車,繼續跟爸爸爭取:「爸爸,我會認真洗,你讓我幫忙嘛。」爸爸禁不起寶貝兒子的央求,勉為其難的答應。

在洗車場,只見承翰像小蜜蜂般,拿著泡泡海綿,把爸爸的車當成大畫布,東飛西竄的揮灑,一下又拿噴水槍,當起西部牛仔消滅車上的泡泡。爸爸在被拖延的情況下怒氣上升,對承翰說:「你不要再幫倒忙,你看你衣服都濕了,回到車子裡去等我。」

承翰對爸爸突如其來的指責感到委屈,氣沖沖又眼中帶淚的回到車上。

觀感來自大人態度

  在這段父子對話中,我們可以看見爸爸對承翰的預設立場是「小孩就是愛玩,會越幫越忙,弄不好還會引起媽媽的不悅。」似乎兒子就是無法正經的搗蛋鬼。除此之外,幫倒忙還會造成事情無法順利完成,這對實事求是、有問題就趕緊解決的人來說,很挑戰耐心。

其實承翰爸爸己經嘗試讓兒子參與洗車,但仍受不了兒子看似毫無章法的洗法,於是爸爸的感受和想法轉為口語的斥責。

在青春期前的孩子,對自我的概念主要來自人際互動經驗,特別是父母、主要照顧者和老師對孩子的反應,不論是直接口說或者是非語言訊息,都讓孩子整合為對自己的認知。因此,大人對孩子較常說的話及對待孩子的態度,會讓孩子更加相信自己就是大人眼中的那個樣子。

阻礙孩子嘗試機會

  父母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爸爸要的只是有效率的趕緊把車洗乾淨,而孩子能有好奇心,想嘗試和學習也是身為家長所樂見的。

孩子擁有想像空間和創造力,不論什麼東西在他們手上,都能拿來轉化為「幻想遊戲」,他們的好奇心促使自己嘗試新奇事物,並在想像世界中玩耍和對話,探索和嘗試。

如果家長在這一時期總是教條式的指導、約束孩子,可能會扼止並限制孩子對這個世界探索的興趣。

  

大人的思維和孩子不同,大人畢竟經過長時間社會化的歷程,很多事自然有經驗法則能讓自己事半功倍。然而,經驗法則也是大人的限制和框架,無法像孩子般擁有無拘束的想像力。

很多時候,大人告訴孩子自己的經驗和做法,無非是想讓孩子少走冤枉路、少受罪,卻同時剝奪孩子從錯誤中體會成長和學習自我負責。

貼心建議:在安全環境中放手

  在講求效率的大人世界,很多時候太看重「結果」,太慣性的只看結果,就容易忽略「過程」中孩子的經驗也能帶來豐富的學習。

因此大人可在評估在安全的環境中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只要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份,再一起討論要改善的地方。這種態度雖然可能比直接指導更花時間,卻能增加孩子的自我認同、親子間的信任感及親密感。

(以上案例事件及姓名皆經過改編,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FB:林佳慧諮商心理師-Bowen理論生活教練

https://www.facebook.com/twbowen.coach?locale=zh_TW

IG:twbowen.coach


最初上傳時間:2021-12-01
最後更改時間:2022-03-03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底下的細目:【最新百篇文章】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