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浩然
固執難溝通、自我中心、不信任他人、衛生習慣不好…,想想,我們對長輩好像有很多負面的印象?
面對家中的長者,如何與老人家相處互動,是很多人都會面臨的難題與挑戰。
前陣子,我因為考慮換手機,想說已屆七十的二哥沒有手機,平常連絡極不方便,就想把性能依然良好的舊手機給他。結果才一開口,「不要、不要…」,二哥很快地就拒絕,任憑我說破了嘴,給出各種理由,不要就是不要。
二哥的反應我雖不意外,但難免還是感到有些無奈。
不曾碰過的東西,難免害怕不安
對長者們來說,常年的生活習慣與模式已根深蒂固,面對現代科技發展之快速,很多長者是很害怕接觸不曾碰過的東西。
就像我二哥。對他而言,那個傳統的室內電話是他所熟悉的;電視壞了,依然只會買原來的廠牌,即便功能與品質早已落後;出門蹓躂的時間、走的路線、去的地方,十年如一日;回到家後的動作,有如機械式地沒有變化…。
此外,如果我們有跟長者接觸過,或許會發現到,長者們總是很喜歡「話當年」。我二哥就常會跟我說以前的事,用的詞一模模一樣樣。
說實話,對身為晚輩的我們,聽長輩同樣的故事說了N百遍,都會覺得煩,於是,我們會愈來愈沒耐性,愈來愈不想要與長輩在同一個空間。家裡面的其他成員,各自做各自的事,就把長輩孤伶伶地晾在一邊。
習慣,意謂著可掌控、安全感
也有長輩們會一直抱怨同樣的事,一開始,我們可能會很有耐性聽,但當抱怨的事一再重複,或許,那耐性也會被磨耗的。
很多年輕人常會鼓勵長輩出門,但無論怎麼勸怎麼拉,他們還是寧可待在家裡。
或者,當父母親在討論孩子的問題時,家裡的長輩就可能會想要說些什麼?尤有甚者,我們會覺得長輩們已介入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並因此感到生氣或不耐。
長輩外在所呈現出的種種反應,其實都在說著很多難以說出的心情與想法。
就像長輩難以接收新的資訊或新事物,是因為他們已習慣原來的生活模式。對他們而言,習慣,意味著安全、可掌控。但對新東西卻是陌生的,因為陌生,會覺得無法掌控,自然就難以有安全感。
而老人家不想出門,未必真的不想,卻可能是害怕,因為家門外,有太多的干擾:車多、行動不便走路有負擔…。
長者發聲,想要被看見
長輩會想提供意見,或許也只是想要證明自己還有用,不希望讓晚輩認為已經沒有價值了,更擔心自己會被忽略。
長輩會一直重複抱怨同一件事,也可能只是想要被理解與被支持。
而當長輩們不斷地談過去時,或許也是想要告訴我們,「他們也曾經有自己的時代。」
長輩們,終究多是用過去的經驗,來理解現在的問題,方法上自然已不見得適合。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許還是可以學習尊重,甚至與長輩相處時,可以偶而撒撒嬌。
想念老媽媽的吳儂軟語
猶記得母親還在世時,我有時候陪著老人家看電視,看到一些畫面時,我總還是會像個孩子般,逗逗老人家開心,母親這時候總是會操著吳儂軟語說我三八,但老人家的臉龐是笑著的、眼睛是瞇著的。
寫著寫著,不免又想起和母親與二哥過往每次總是很短暫的相處畫面。
忽然間,覺得很感恩。
感恩二哥過去一肩扛起陪伴與照護母親的責任。
感恩母親離世時還算高壽。
感恩二哥至今依然可以生活自理。
想著想著,眼眶竟也不自覺地溼了。
「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以賽亞書46:4)
最初上傳時間:2022-11-03
最後更改時間:2023-08-20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杏語心靈花園圖書館正在整建中,尚未全面開放,您要收尋的文章經過核對,發現尚未收錄在新的杏語心靈花園裡頭。暫時且陳列於此。資料內容均不變。
一旦本文收錄進杏語心靈花園,將自動跳轉到新的頁面,諸多不便,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