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敦皓
我的外婆,她這一輩子,既苦澀又漫長。
九十五歲的她,行動能力的退化與失智症都已經好多年了,與外界人事物的互動越來越微弱,她不記得我也已經很久了,我知道。所以我先帶著孩子在路邊採了一朵白色小花,送給躺在床上的外婆,問她:「這蕊花有水某?」外婆說:「有喔!真水!」聽說外婆已經好一陣子都是答非所問,很難得這麼清楚的回應別人的問題。我想或許台灣鄉間最常出現的咸豐草,可以連結到她記憶深處的某一塊吧!
在近百年前的台灣社會被捨為養女,寄人籬下,年紀輕輕又遭逢喪夫的打擊,兩個幼子嗷嗷待哺,聽說那時她就開始含辛茹苦、吃苦茹素的人生,心與身的苦難與病痛,交織著,沒有倒下的話就只能繼續撐著、拖磨著。
壓抑忍耐和自我犧牲,是外婆在那個時空背景下她為她的孩子所做的選擇,這當然是愛,但這份愛卻也是我母親生命中難以卸下的沉重,外婆為了他們姊弟犧牲了「她一整個人生」,如此地承受不起。但那個女人要為家族中缺席的男人補位,要比男人還有擔當,總是透支自己,卻好像也已寫進母親大腦的程式。最近看到一本書”情緒慣性”說到『除了容貌、體態、疾病之外,我們也會從祖先身上遺傳到思想、感覺、創傷和行為模式等「情緒DNA」,「情緒DNA」會在家族中衍生出一套「系統」,讓我們不自知地受其影響,或有意無意地遵循其中的規則生活。』
我想起小時候的家,客廳掛了一幅字畫「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為什麼我家牆壁上要掛這種沉重的字句,而不是掛著花花草草或是一家和樂的照片呢?也許後來走上心理諮商這一條路,也算是傾盡心力、搭上我的職業發展也要來理解這一切,想努力的弄清楚身邊每個大人內心的創傷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渴望能謀求個不一樣的可能性,跳脫這些創傷的循環。畢竟我們就是這些家族創傷故事中的一個角色,無法迴避!
這幾年我有很多進入校園與父母工作的時候,在諮商會談的時候都會連結到發生在家族中的古老歷史,『當你沒有完成自己的工作時,就會讓你的孩子去接手,並重複你不想提及的未完成狀態。』學生展現的心理與適應困難,裡面常常都看得見家族傷痛的蛛絲馬跡,因為人們總是從家族中承襲了思想、感覺、語言、行為和生活模式。所以,你需要忠於你自己,因為當你終於有勇氣看見家庭與自己曾經歷的傷痛,療癒它,才能不一次次的撞在同一堵牆上,獲得內心的自由與自在。
自我療癒,從我們這一代開始。
--------------------------------------------
敦皓心理師諮商預約:
https://www.reangel.com/staff.php?PKey=82
本文亦刊登於〖游敦皓心理師〗粉絲專頁:
https://m.facebook.com/cat.herbs.cooking
#原生家庭 #生命探索 #自我覺察
#生命故事 #家族傷痛 #失智症
#單親媽媽 #喪偶 #悲傷輔導
#游敦皓 #心理諮商 #諮商心理師
最初上傳時間:2023-04-20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底下的細目:【最新百篇文章】
杏語心靈花園圖書館正在整建中,尚未全面開放,您要收尋的文章經過核對,發現尚未收錄在新的杏語心靈花園裡頭。暫時且陳列於此。資料內容均不變。
一旦本文收錄進杏語心靈花園,將自動跳轉到新的頁面,諸多不便,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