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溫柔也會滋養孩子

作者:陸思如


今天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想要多響應這個主題,雖然對許多父母來說都是不容易的考驗,但要能穩定地面對孩子的情緒或是脫序的行為,也很仰賴平時對自己情緒的照顧,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睡不著的時候越要自己睡著,反而更不容易入睡,考試時,越叫自己不可以粗心,反而就容易出錯,運動比賽時求好心切,身體緊張失去彈性,用力做動作時,更容易受傷.

專注可以協助我們有效率的完成事情,省下精力和時間,但是太用力地專注,有時有可能會過度耗能,而造成過度用力的反效果.當父母時,也可能有相似的情況,當一直太用力專注,不但沒有成效,反而耗竭了自己,也阻斷了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擔心煩惱不完的教養問題

身為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生之後就不停地遇到各式教養的情況與問題,並且也都擁著各式的辦法面對與因應壓力,但很多時面對這些問題會有種無止無盡的緊張與焦慮,也常會是與未來有關,曾經聽過一位母親告訴我,和兒子的同學媽媽聊天,她一句關心兒子的比較害羞內向不說話,卻引發她好大的焦慮,很擔心是否沒有發現或是注意到兒子是否有一些的情況,也會開始擔心他這樣害羞內向的個性,會不會被排擠或是欺負,甚至也開始擔憂他不會為自己爭取表現機會,如果一直退縮膽怯下去肯定會讓他未來失去競爭力,未來要怎麼跟別人競爭,因此就開始要求兒子有更多在學校要爭取機會表現的行為,但也讓兒子壓力很大,甚至有的時候對媽媽發脾氣表達不想去學校了.

當父母擔心的不是當下正在發生的壓力事件,是反芻過去的事情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或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事情時,這些不是事實的心理想法會引發一連串焦慮、緊張,當壓力變得太高且持續太久,形成慢性壓力的時候就可能令身心長期無法放鬆,一直緊繃,不僅影響健康也會影響看待孩子的眼光和相處的品質.

❤總是追求目標讓親子間很難感受到當下的美好生活

有一次我在公園欣賞春暖花開的風景,欣賞在草地上玩球的家庭,忍不住想多欣賞這對父子的互動,看見六歲左右的兒子努力把球丟向爸爸,雖然方向多變,但爸爸一球都沒有漏接到,正當我因父子倆一起玩球而感染到溫馨快樂的氛圍時,親子間的歡樂畫面開始變調,只見情境轉成一臉煩躁的父親,用著急切地聲音不斷地說著:「快快快,把球丟出來,」、「你在用力一點,丟遠一點.」、而一旁的兒子,已經面色凝重、扁著嘴,有氣無力地丟著球.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原來每當兒子丟出球,似乎快要碰到極限距離時,爸爸的就會自動往後退一步.就在球看似要成功拋入爸爸手中時,卻會驟然落地,而孩子不斷經驗到的就是被要球在丟遠一些。

「好還要更好」是許多父母希望孩子能更進步、不斷超越目標的標準。所以當孩子學爬的時候,會拿著鈴鐺作為目標,吸引他往前爬,當孩子快到目的地時,鈴鐺又往後退一點。當孩子學寫字時,催促著他盡快完成,當他好不容易寫完了,卻因為自超出格子、不夠工整或是沒有達到父母的期待,而被迫全數擦掉重寫。

當父母帶著求好心切的不安,不斷要求孩子往更好的地方前進時,孩子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但他的心也許正因此受苦。為了要有更好的表現,內心總是緊繃與焦慮,縱使外界都認為很棒了,他的內心卻總快樂不起來,時常不滿意自己的成果,甚至無法接受失敗。

其實往目標邁進,求好心切能幫助到我們學習到許多技能、得到許多成就與掌聲,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在成長過程中破關斬將達成「任務」的好幫手,但生命若只有不斷往目標前進的行動模式(doing)所占滿,那麼頭腦便只會注意和選擇達到目標的訊息和方法,而看不到你認為無關的事物卻正在發生與變化的當下訊息,因此,你的生活將很難去體會當下存在(being)的美好與體會。

❤讓心留在此時此刻,你更能看見孩子所需要的

要培養孩子有穩定自信地向上能力,是得用心和孩子同在,思量孩子目前的能力在哪裡,讓孩子欣賞自己目前的能力,並且能對「再進步的目標」充滿能量和期待,父母如何在生活過程中引領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現在的好,以及想要改變的是什麼?從現在慢慢往自己想要的目標前進,確實是一門要學習的藝術.

讓我們再回到公園的場景,如果父親在孩子丟得到的地方停下,並且在孩子達成目標時欣賞他:「哇!你丟得很穩定、很有力道,也很準卻到爸爸手的位置耶!」與孩子一起享受當下的美好經驗,累積滿滿的能量,再向孩子提出來「想不想挑戰爸爸退後一步丟球呢?」的邀請,如果孩子同意,就告訴他:「我很配服你的勇氣喔!」如果孩子不想挑戰也不強迫,與孩子的當下同在,而不是一直追著要達成如何的目標。也許,小男孩不會扁著嘴,父親也可以平靜、開心地與共享難得的親子時光。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個當下,都是珍貴的,也都是你的時間。透過一次次練習不當目標的奴隸,讓心不被一定要如何的目標帶離開來,就在每一個當下,實實在在的去感受你與孩在做的事情、與孩子的心同在。當我們越能不將心思急切地想著要達成下一個目標,就只是留在此時此刻,也能幫助你能專注地看到孩子真正的自我,不讓你所期望及恐懼的事情變成孩子的束縛,他便能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成長發展。

孩子有天生的能力⎯處在當下,透過他的眼睛與好奇,時常會看到許多美好的小事物正在發生,而他總是會迫不及待想與父母分享,而父母如果都是用目標為導向的生活方式,心思多放在什麼需要先完成的未來,真的會很容易跳開當下,忽視當下的自己與孩子的需要,自然也無法好好經驗與親子間、家人間只有那一次的的當下瞬間。

不被心中未來的目標帶著跑,所有和孩子玩的時間、做家事、工作的時間,都是你的時間,你沒有被誰、被什麼浪費。就是在當下,每一個你的時間,享受自發與創意的互動相處,相信你會收到許多美好也不凡的禮物.

祝福親愛的你.

本文同步刊登於臉書粉專「陸思如諮商心理師-在關係中與自己溫柔相遇」


最初上傳時間:2023-04-30
最後更改時間:2023-08-21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