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親密關係,我總是不安

作者:陸思如


​​

大家面對親密關係時,也時常會有著不安的心情嗎?下面的形容,你覺得有符合你的心情嗎?

➡️當另一半隔了多久回訊息給你,是你可以忍受的範圍呢?10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可以超過半天或是一天嗎?

➡️總是常常詢問對方你喜歡我嗎?你喜歡我什麼?但又對於對方的回答不太能真的相信

➡️你會要求另一半以視訊方式通話因為想知道他是否真的在他說的地方嗎?你總會忍不住想要看另一半的手機,很擔心他可能有某一個曖昧對象,很需要不定時的去檢查一下才會安心一點點.

❤️關於不安時可能會有出現的行為表現

如果在你們的親密關係中並沒有真的發生任何出軌的事實,但你常常有著患得患失的心情,一旦對方少了回應或沒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回應,就不斷擔心感情是不是出了問題,對方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可以將注意力先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好好來關心與照顧自己.有些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另一半身上,而在於自己本身,想要被愛但又覺得自己不配被愛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過高時可能會有以下4種表現:

1.容易聚焦在對方做得不好的地方

因為不安全感,所以會非常需要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份愛是確實存在的,所以很多時候對另一半很苛刻,不斷地提出要求。

「當對方做到後,他們會有短暫的開心,但很快這就會成為心中『不值一提的小事』,然後又迅速找到對方其他沒做好的地方。」這就像一個糾錯機,只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不足和不對上,不斷要求對方改變以符合自己的期待,而那些美好的部分則很少引起他們的注意。

2. 容易先有自己的假設,不相信對方的解釋。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會陷在自己的不安中,不容易站在對方的立場和具體情境中去思考某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會陷入在自己的感受,通常在尋求解釋之前就有了假設,例如「她沒有回訊息就是不愛我了」,無論對方怎麽解釋都被認為在說謊。

3.對親密度要求非常高,希望更多掌握對方的生活。有時候不安全感讓人無法接受變化和未知,一旦對方離開自己的視線,他們就會擔心各種糟糕的事,例如另一半會不會轉頭跟別人在一起?會不會有第三者?另一半有了別的興趣愛好會不會和自己漸行漸遠?在對未知威脅的擔心下,完全掌控對方的生活就成了最好的方法,他們可能會想要24小時和對方黏在一起,一旦對方因為感到不適而企圖遠離,他們會更加緊張,於是更想黏得更緊。

4.很難面對自己要去拒絕,以及被對方拒絕。在感情裡非常不安的人對「拒絕」非常敏感,可能因為擔心不被愛而無法拒絕另一半的各種要求,就算在感情中越來越失去自我也願意,或者是無法接受另一半對自己的拒絕,感覺非常受挫,懷疑自己在對方心中不重要。

❤️安全感的建立深受小時候依附經驗的影響

有安全感的人在親係關係中會是如何呢?

簡單來說,有安全感的人就是「可以在親密與獨立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的人」。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獨立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會因獨處而感到孤單寂寞。在和他人相處時,也能自在地展現自己,面對人群不會感到彆扭,能在獨立和依賴中取得平衡。

關於安全感的建立,已經有許多人聽過「依附型態理論」,這個理論最早是用來解釋媽媽和嬰兒之間的關係,可簡易分成「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不安全型依附型態的嬰兒,有的在媽媽暫時離開身邊後可能會嚴重地哭鬧,甚至在媽媽回到身邊後也無法停止;有的與媽媽感情疏離,無論媽媽在不在身旁都無動於衷。

後來有心理學家用「依附理論」來解釋延伸的親密關係,例如愛情。不安全依附型態的人可能無法好好地愛人,大多起因於小時候沒有從照顧者身上得到適當的照顧和關愛。經常被討論的依附型態可分成三種:「安全型態」、「焦慮依附型態」、「逃避依附型態」,以「焦慮依附型態」來說對自己的想法可能是我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而「逃避依附型態」對自己的信念則是「我只需要自己就好,需要別人我總是會受傷」,面對這些的信念,也需要在遇到關係中有相似的情境時,能夠為好好的也認識自己的感受與需要,陪同自己做不同的練習,思如也將會於下一篇做相關的整理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將安全感重新放回自己的手中慢慢建立

以劇本的比方來說,我們和原生家庭當中的主要照顧者所建立的依附型態可以看成是一個草稿,而在那之後對於每一個嘗試與別人靠近的過程,都會鞏固或者鬆動、甚至改寫原先劇本的內容。當我們發現對於親密關係的老舊劇本越來越不適用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覺察、鼓起勇氣去與別人靠近一些。當你的心意有被別人回應,那麼你就多了一次信任別人的正向經驗,而新的經驗一點一滴會讓你漸漸意識到,當自己向別人提出關係上的需求時,他們確實能夠有所回應,這麼一來你就有辦法挑戰自己原本根深蒂固的信念,不論這個信念是「別的人都不可靠,要靠自己」,或者「我自己不可靠,一定要靠別人」。

你可能會想問:如果新的經驗是負向的,讓我在親密關係當中又再次受傷的話該怎麼辦?其實就算是兩個安全型依附的人在一起,也一定會有失望、受傷的時候。差別在於,安全型依附的人有能力安撫自己的情緒,並且不但願意嘗試了解別人的需求,也願意承擔讓別人了解自己的風險。如果說現在的你因為過去的經驗已經遍體鱗傷,或許急著找到下一段穩定的戀愛關係不見得是對自己最好的下一步。給自己一些時間整頓自己的過去,探索此時此刻的需求為何,每一次陪同自己去經驗這些不安、孤單或是恐懼的時刻,允許可以有自己的速度與方式,允許自己可以有這些感受、可以有這些需要,在可以的時候表達出來,都也是值得嘗試的選擇。

祝福親愛的你

​本文同步刊登於臉書粉專「陸思如諮商心理師-在關係中與自己溫柔相遇」


最初上傳時間:2023-08-18
最後更改時間:2023-08-21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