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思如
身為父母很不容易的是每天都必須努力確保孩子的表現,是被我們和社會所接受的,這真的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任務,部分的困難在於雙方的需求互相衝突,爸媽的期望是孩子能保持整潔、秩序、禮貌和規律,但孩子不在意這些,有多少的孩子會在時間一到時就自動去洗澡、整理玩具、有禮貌的在公眾場合安靜走路和說話,父母花費大量的心力,幫忙孩子適應社會規範,但往往我們越積極努力,孩子反抗的舉動也就越強烈。
❤️觀察孩子的需要,增加他合作的意願與可能性,以及傳達「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可以被信任」
在理解孩子沒有辦法合作時,有機會也可以多理解為什麼不會聽爸媽的話,以下的回應是我曾經聽過的回答:
「我下課回到家已經好累了,如果媽媽那時候要求我做某件事,我會假裝沒聽到!」
「有時候,我在很專心玩電腦或是看電視,我真的沒有聽到他在說什麼?」
「有時候,我因為和同學發生一些不愉快而心情不好,回到家又聽到媽媽在要求我時,我就覺得很煩,更不想做!」
答案中可能也與他當下的情緒、心情有關,因此當孩子沒有回應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他當下的情緒、生理的狀態是否有些不同,需要先被照顧到才會有力氣去完成要做的事情.
此外,父母也可以去檢視一下,對孩子的期待是否還有可以調整的可能性在:
→我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Ex:期待八歲孩子有很好的餐桌禮儀?)
→孩子是否覺得我的要求很無禮?(Ex:為什麼媽媽要我清潔耳朵後方?根本不會有人看啊!)
→能否讓孩子選擇何時去做這件事,而非現在立刻要做?(Ex:你想要在看電視前先洗澡,還是看完再洗?)
→有沒有可能讓孩子選擇如何做某件事情?(Ex:你想要帶娃娃還是小船一起洗澡?)
→家裡的空間有沒有可能改變一些設置,藉此提升孩子配合度呢?(Ex:在房間裡多放一些架子,並標示圖片,讓孩子整理與收納可以容易有趣一點?)
→我和孩子相處時,是否總是在要求他做事情?我有沒有花些時間,就只是好好的和他待在一起,做些我們都開心的活動.
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被爸爸媽媽所喜歡與信任,因此表達出「你其實是一個討人喜歡和有能力的人,現在只是有一個地方需要特別注意,一但你自己覺察到了,你就可以表現出負責任的行為。」也會更增加孩子願意去嘗試的動力。
❤️讓孩子願意合作的溝通方式
透過整理與大家分享一些溝通的方式與技巧,這些方式不一定都非常適用於每一個孩子,也不一定是確保時時刻刻都有效,然而這些的溝通方式,可以創造出尊重的氛圍,可以漸漸引導出孩子願意合作的精神。
1️⃣描述你所看到的狀況或是描述問題,讓孩子專注在問題上
描述你所看到的,或是敘述問題。當我們使用敘述性的語言,較能夠避免指責與責怪,讓孩子聚焦在要被解決的問題上。
例如:孩子不小心打翻牛奶,習慣的說法為:「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拿杯子要小心注意,你又分心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又打翻了吧!」
最初上傳時間:2023-10-1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