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學習自我負責

作者:陸思如


在上一篇文章《讓孩子合作的溝通方式》幫忙爸爸媽媽整理一些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合作,這些的過程很需要思考和自我控制,避免回到舊有的溝通,即使偶爾回到習慣的方式,也都沒有關係,如果你更注意到自己的說話方式,以及孩子的反應,並願意再一次的調整,這也都是很好的進步。

然而,有時即使我們說出所有「正確的話語」,孩子仍然不願合作。他們可能裝作沒有聽見,或者更進一步地反抗,讓您感到挫敗,您或許會考慮使用處罰來讓孩子學會「乖」。一些父母曾告訴我,他們之所以想要使用處罰,是因為他們擔心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或者認為唯有這種方式孩子才能明白。但回想一下您自己的童年,處罰是否真的幫助您學會如何改進行為呢?多數時候,處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不好或難堪,並且可能激發他們反抗或報復的想法。

❤️教養的本意是「引導孩子發展出自我控制與引導的能力」

父母也會有自己的情緒壓力,也很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反抗而引發我們的情緒,若真的處罰了孩子也都還是可以協助自己有所調整,不小心讓孩子受傷也沒有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選擇對自己和對孩子更好的方式,並且讓自己去練習,因此面對孩子的抗拒、反抗行為,除了處罰之外,可以有協助孩子能夠建立自我負責的方式,並不會對關係造成更多的傷害。

回到教養的本意是「教育孩子」,教養是需要有計劃引導幫助一個人發展出內在的自我控制、自我引導和自我效能。這也很需要建立在雙方是互相尊重和信任的,而處罰則是藉由「外在的」力量和強迫去控制一個人,執行處罰的人很少尊重或是信任被處罰的人。

因此,不要問自己「能否處罰孩子」,而是問自己「處罰是否有助於孩子學會自我負責」。處罰可能不僅無助於達到這個目標,還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難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因此,當孩子抗拒或反抗時,除了考慮處罰之外,我們也可以協助他們建立自我負責的方式,而不會對我們的關係造成更多傷害。

❤️引導孩子學習自我負責的方式

1️⃣提示孩子現在可以做的事情或是表達你的情緒(但避免責備的態度)

當孩子在超市奔跑亂衝,造成採買過程會需要花很多力氣制止他的行為,你可以請他回到你的身邊,提示他現在可以做的事情

「如果你可以幫忙媽媽挑出三顆好看的蘋果就太好了,你很專心的在選椰,等一下你可以繼續幫忙我喔!」

如果他的奔跑亂衝已經引發你強烈的情緒,你也可以表達你的情緒

「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在走道上跑來跑去很危險之外,也會讓買東西的人很困擾!」

2️⃣說明你的期待

「小明,在這裡不可以奔跑,你可以選擇用走的,或是你幫忙提一個小籃子,或是坐在推車裡」

3️⃣讓孩子知道如何補救

看著孩子的眼睛,讓他可以專注在你要跟他說的話。「小明,我需要你現在安靜下來,想一想剛才我給你的選擇。」

4️⃣提供選擇

「你想要哪一個選擇呢?走在旁邊、提小籃子或是坐在推車裡」

5️⃣採取行動

「如果你沒有辦法選擇的話,我想你就坐在推車裡也休息一下。」

6️⃣讓孩子實際體驗到不適當行為的後果

假若孩子的行為還是無法停止下來,也許就暫停今天的採買,並告訴他因為他無法遵守在超市裡的適當行為,因此無法繼續採買要先回家。當下一次要去採買時,孩子如果還是想要去,則是表達:「我今天無法帶你去,因為前幾天你沒有辦法遵守約定好的行為,以後還有其他的機會,但是今天媽媽要自己去採買!」。

❤️運用承擔後果的方式引導孩子願意去思考如何改善

讓孩子體驗到他的不適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是讓他們成為有責任感的孩子的方法之一。有時,這些後果可能會帶來愉快或是不愉快的過程與結果。但也能協助他們去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給他的影響,而他是可以重新選擇的。常見的承擔後果有兩種狀況,如下說明


最初上傳時間:2023-10-1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