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存在」與「內在價值」

作者:陳俊欽


  我記得有位長者曾這麼告訴我: 人生好像是在大海中航行,方向對了最重要。至於,船上載些什麼,內部的整裝都可以再調整。短短的一句話,是這位長者對生命的體認,是他的經驗分享。對於聆聽話語的人來說,可以品嚐,分享他的生命,或是反思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但是沒有人可以經驗他的生命,這就是生命的獨特性。就是因為每一個生命都如此獨特,所以孤單感是必然的。

  

  偏偏 . . . 我們不喜歡孤單。因為這意謂,我們要面對那個似近又遙遠的自己。

  Carlos G Valles在他的「與怕共舞」這本書中有提到存在的孤獨,他說: 『孤獨的時候正是自我調適的最佳時機 . . .孤獨促人反省,反省令人難堪,最好少碰,最好不須要想什麼。且讓自己為人群簇擁,使自己沒有機會注意自己,如此即可踏步向前。』我想Valles所謂的「使自己沒有機會注意自己」的那個「自己」,是指最深沉的自我內在價值。

  

  我們大部份的時候,在成就或在失敗中來評斷自己。我們很少把成功、失敗放一邊,單單的與自己相處。有趣的是,我們總是期待有人可以無條件的愛我們,但是我們對自己卻是非常有條件的。

  

  我碰過這麼一位聰穎的女孩,她不過才二十多歲,她告訴我:「他們都比我好,我覺得我沒有能力,我不知道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除了難過,她臉上的表情有一股怒氣。要這麼真實的「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痛 (即便,她的意念缺乏真實性), 是需要「勇氣」的。

  我很想告訴這個女孩,我眼中看到的她: 有洞察力、聰慧、有思想。但是,我知道她聽不進去,就算是聽進去了,也只是暫時性的舒緩。

  

  當我們自我懷疑的時候,我們最篤信的還是自己內在的意念 (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話語本身真的很有能力,女孩這句話把她未發掘的才華都卡死了。她連去發掘自己潛能的動力都沒有。

  她問我:「我該怎麼辦。」

  我問她:「妳指的怎麼辦是 … 妳還沒有看到的那些能力,還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的這件事?」

  她停頓了一下,「沒有能力這件事其實已經有答案了,就是現在這個樣子。致於,還看不到的能力,我可能會想做一些新的嘗試吧!」

  

  與人比較的經驗每一個人都有。

  但是,越「看」不見自己,越需要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