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作者:陳俊欽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歷經五十年的進步,有了不少次的革命。

  傳統的舊藥包括:三環類抗憂鬱劑、四環類抗憂鬱劑、單胺氧化脢抑制劑等等。

  這三種藥物都有不少的副作用,包括口乾舌躁、心臟毒性、惡化老人癡呆症、便秘、排尿不順、讓青光眼或攝護腺肥大的患者病情加重等等。倘若大量服用,甚至可能導致昏迷或死亡。

  所以新一帶的抗憂鬱劑,包括:特異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血清素拮抗-再吸收抑制劑、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可逆性單胺氧化脢抑制劑等等,這些的副作用都明顯比傳統的藥物少,安全性也提升非常的多。但是他們仍然有一個共有的毛病,第一就是:不是每一種藥物對每一位憂鬱症患者都是有效的,因為不知名的原因,每位患者都有專屬於他而特別有效的藥物,但是哪一些,我們不得而知,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嘗試。嘗試的過程是艱辛的,你得與醫師好好配合,問清楚可能的副作用,並且向醫師詢問該怎麼解除這些副作用,大約要好幾個月之後,才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個人化配方,

  其次就是,新一代抗憂鬱劑的副作用雖然少,即使發生,也都很安全,但是這些副作用反而多半是以噁心、緊張、昏睡等等症狀來表現。而且藥一吃,副作用就出現,通常得等到一、兩個禮拜後,副作用才會慢慢減少──但相對的,這些副作用以後也不會再發生了。至於真正治療憂鬱的療效,則得等上三個禮拜才行。這真的是對患者的一種考驗。

  倘若一位醫師真的遵照學理來開處方,大概沒有幾個患者能夠忍到「曙光來臨的那一刻」。所以醫師通常會再抗憂鬱劑之外,再加上抗焦慮劑。

  抗焦慮劑與安眠藥物在本質上是一樣的,而這一代抗焦慮劑與安眠藥的安全性都很高,幾乎可以說是不容易吃出人命。成癮性也低,不會吃越久,必須越吃越重,但是這次反而是民眾對此類藥物有錯誤的印象,因而經常保持在該不該吃藥的困惑當中。其實,抗焦慮劑的目標就是要減低焦慮,間接減低憂鬱症的嚴重度(還記得嘛?憂鬱與焦慮是經常連在一起出現,也會一起消滅的)。倘若吃藥本身卻讓你焦慮,這就失去抗焦慮劑的服用目的了。所以我一般會建議患者:你來看這位醫師,就應該給這位醫師一個機會,按照他的藥物規劃服藥,但你也要好好問清楚他的治療計畫。倘若這位醫師沒有治療計畫,只是一次門診開完藥,下次再來,完全說不出一個治療計畫,那你大可換醫師。因為合格的醫師在開藥的時候,都會計畫這顆藥物要用多久,以後就要停用?什麼時候要再開另一種藥物?這些他都得要有規劃,你有權利了解這些規劃,所以儘管去問,不過一但問清楚了,就麻煩你給這醫師一個機會,否則你可能很難完整的治療到好。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精神相關】底下的細目:精神症狀 精神官能症 妄想症 躁鬱症 【憂鬱症】 焦慮症 思覺失調症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