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父母的尊重與欣賞,孩子無法真正的長大!」

作者:顧浩然


幾年前去香港迪斯耐樂園玩,我這麼一個大個兒,玩起園裡的各式遊樂器材,一開始難免有點彆扭,於是我瞄了四周狀況,發現有些大人玩起來,竟仿如孩子般又跳又叫又笑地,我這才慢慢卸下心防,讓自己的心回歸像孩子般地,儘情地玩耍,那一次,應該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玩得最瘋狂的一次。

 我會玩得那麼瘋狂,很大原因是彌補小時候被保護過度的遺憾。

 因為父母親老來得子,所以我從小就是被保護得好好的,直至國中的畢業旅行,老人家都還是會以擔心我的安全為理由,不讓我參加。

 說起來,這樣的成長經驗也不是太糟糕,畢竟,我知道,那是父母親對我的疼愛,雖然,這樣的疼愛方式,讓我的童年難免有些遺憾。

 所幸,這樣的遺憾,長大後的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彌補,好比,去跟著許多小朋友一起玩瘋狂的遊樂器材。

 但是成長過程中的許多遺憾,卻未必能透過這樣的方式而獲得彌補,例如,被父母一直拿來與其他孩子做比較:「你怎麼這麼笨?考這樣的分數…,xxx家的孩子都贏過你…」;例如被父母一直否定與指責不夠好:「哭什麼?男孩子不准哭,要堅強…」。

 有句話常被大人掛在嘴邊上:「愛之深,責之切」。然而,這「切」字的語言一旦過當,並且一而再而三地被孩子聽進了心裡,它很可能就變成了「毒性教條」。而這「毒」,在孩子身上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就很可能地變成了自信心低落、嚴重的自卑感、感覺到自己不被愛,甚或無法面對內心的傷慟,一感覺到有悲傷或任何情緒,就選擇壓抑…。

 這個「毒」,甚至可能讓孩子即使身量長大了,變成了大人,但心裡面依舊有個一直渴望被愛、被理解,以致於無法長大、不願長大的「內在小孩」。

 為了感受到被愛,於是乎,即使生理上已經是大人樣,但在許多的行為樣貌上,卻還是個孩子,例如,自己都在工作了,卻還是要父母親給他/她錢去國外念書,然後告訴父母親說:「既然你們認為我不夠優秀,那你們應該供應我學費啊…」;又或者都已經是大人了,卻樣樣都還是要讓父母親幫忙擦屁股,收拾自己所鑄成的爛攤子…。

 亦或者是,因為從小就不被鼓勵表達想法或感受,或者表達了卻不被尊重,以致於長大後,在自己的人際關係裡,依然只能委屈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能為自己說話…。

 有人說,「家,是溫馨的避風港。」但對許多的孩子而言,「家,卻也可能是陰暗的秘窗。」

 誠然,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在自己所成長的這個家庭中,受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傷。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的父母親當然也是,因為,「傷人的父母,往往也是曾經受傷的孩子!」

 但我始終相信,大多數的父母親已經窮半生之力,努力地想要給孩子他們所知範圍內最好的對待。

 每一次的工作,當我聽到當事人談到對父母的抱怨同時,我一方面承接著他們的感傷,但之後,我總還是會試著看有沒有機會或者合適的時間點,與當事人一起去思索或試著理解,在父母親還是孩子時,是如何度過辛苦的童年?

 往往也透過這樣的系統觀點,看到整個家庭的來龍去脈之後,就有機會鬆動當事人對父母親原有的不諒解,進而幫助彼此重新有新的連結,而這連結,也得以為自己與父母親原有的緊張關係得以鬆綁,更是對當事人自己的鬆綁。

 「沒有父母的尊重與欣賞,孩子無法真正的長大!」這句話,是想要鼓勵父母親可以帶著尊重與欣賞的眼光,與孩子互動;同樣地,我也鼓勵朋友們,我們也可以是自己的父母親,可以帶著尊重與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只要我們願意為自己這麼做,那麼,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就有機會得到療癒。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