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親子教養裡,被遺留在火星上的孤單

作者:林靜君


日前看電影《絕地救援》麥特戴蒙飾演到火星出任務的太空人,因為意外事件而被遺留在火星,麥特戴蒙必須在極為有限的資源,以及惶惶不安的情緒下,一個人在一顆星球,為生存而做奮鬥。

剛好當時朋友夫妻因家中小孩叛逆問題來訪,臨去,媽媽緊緊緊拉著小孩走在前頭,而爸爸與母子兩人大約距離三步之遙,看到他想向前同行又帶點遲疑,最終維持像局外人樣走在後頭。爸爸那想趨前又遲疑的身影,在我看電影時無預期的浮現,那一種強烈排除在外的孤單,在親子教養裡,這種孤單不罕見。這樣的孤單讓人不捨也覺得可惜,明明都是深愛著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於是我在國語日報《親子小宇宙》專欄裡,撰文提醒家長莫讓親職失衡,無意中把對方給孤立了。

下列是專欄全文,想聽聽大家的經驗與意見:

《夫妻共親職,別把另一方孤立》

「今天天氣不錯,要不要一起去河濱騎腳踏車?」小米聽到爸爸的邀約,開心的大聲回答「好啊!」聲音猶在空中,馬上聽到媽媽更大聲說:「玩什麼玩?你今天練琴了嗎?功課寫完了嗎?」接著,矛頭轉向小米爸:「你不要每次正事都不做,做業務也不跑客戶,要你教小孩只會寵壞小孩,我每天累......」,在媽媽的監督下,小米嘟著嘴用力在琴鍵上咚咚咚敲著,小米爸拿起茶几上的遙控器,將電視開得很大聲。

小米一家的畫面大家可能不陌生,你有沒有聯想到什麼?

理智上大家知道,教養孩子是父母親的共同責任,夫妻既分工又合作協力養育子女,是最好的方式。現實的狀況是,常會出現強弱勢懸殊的雙方,強勢的一方主導教養策略,另一半只能聽命。而弱勢的一方,應有的教養義務或權力被剝奪,卻又被責難不負責任,覺得自己在親子教養關係裡,有著如被留在火星上的孤單。

有別於以前常有先生被埋怨不顧小孩的管教,由太太獨力負起管教任務的情形。現在也有不少先生反應,自己只是被使喚的「工具人」,自已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多半時候怎麼做都被嫌不夠好,覺得很無奈。當然也有在教養裡過於強勢的先生,太太只能是配合。

這樣的情形,教養強勢者無意識將多數的事情延攬到自己的身上,甚至將另一半當成小孩子一起管,覺得事情都需要自已一個人處理。心理上沒有援助、分身乏術而疲憊,累久了難免有怨,心中有怨就容易不滿、生氣;弱勢的一方,想要參與卻屢被拒絕或批評,在關係裡可有可無的挫折感久了,乾脆消極退出教養位置,漸漸失去與家人溝通的意願與能力,親子關係日漸疏離。

親子間單方面過於黏膩與過於疏離的關係,長期下來對夫妻與孩子都是傷害。而親職同盟的失衡,與夫妻互動不良常相互為因果,嚴重時孩子會以問題行為反應現狀。夫妻雙方都想為孩子付出,卻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獨這真是令人惋惜。但是,透過有意識的覺察並採取行動改變,這遺憾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要釐清關係的界線,夫妻就是夫妻,另一半不會是自己的小孩,也不會是自已的爸爸,彼此之間要經營的是親密關係,而非越界把對方當孩子一樣照顧或管教。另外,回頭檢視自己的成長經驗,總是可以找到許多線索。看看有哪些價值觀、信念根植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例如過度扛起家庭責任,也許是在滿足內在犧牲奉獻的需求,明白了自己的內在就有機會調整。

要相信每個成員都責任與義務為家庭付出努力,良好的親子關係要回到夫妻共親職,不能有一方被留在外太空。

(文中案例非為諮商個案,原文刊載於國語日報2016年4月26日家庭版)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