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安眠藥會夢遊嗎?

作者:陳俊欽 賴奕菁


有人失眠去看醫生,拿了藥回家,當晚吃了後,也覺得睡得不錯。第二天,別人卻告訴他,他昨晚不知在幹什麼,到處走來走去,睡也不睡,拚命打電話,都講一些很奇怪的東西。大家都嚇壞了,以為吃到「瘋藥」,神經不正常了。偏偏他怎麼想,也想不起來自己幹過這些事。

這到底是什麼回事?怎麼會不睡覺,到處亂跑?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睡了,身體卻還沒睡──這是一種特殊的狀態,遇到的機率不高,但偶爾還是會出現。

若要探討這類怪異的行為,可以推究到弗羅依德的理論。據這位心理學大師的說法: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本我是自私自利、享樂主義的,本我的行為很簡單、很衝動,喜怒哀樂非常直接,但是平時都受到超我的壓抑,而無法伸展。所謂超我,就是經由教育所形成的我,知道什麼叫羞恥、責任、道德。兩者的衝突就由自我來排解。本我就像油門,超我就像煞車,而自我就像駕駛人──什麼時候要放任自己,什麼時候要謹守道德與規範,都由自我來操控。

倘若本我太強,那這個人的情緒就會很直接,自私自利,缺乏自制力,缺乏道德感,不在乎別人;倘若超我太強,那人就會繃得很緊,無法放鬆,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不能忍受改變,無法接受挑戰,生恐一不小心,就犯下什麼大錯。兩者的協調,正是一個完整的人格所必須具備的。

但是在安眠藥的使用下,特別是短效型的安眠藥,個案服用完又沒立刻上床睡覺,還到處遊蕩、做事、看書、上網等等,此時,安眠藥的藥力很快就被各種情境刺激給消耗殆盡,無法達到入眠的效果,偏偏安眠藥對於自我控制、情緒行為管理、認知記憶的影響猶存,結果就是:超我的力量被壓抑下來,本我的衝動開始不受自我管理。此時,潛意識底下的各種念頭就會浮現上來,不受約束地直接表現出來。

患者此刻宛若脫韁野馬,甚麼都可能做得出來,平時很自我壓抑的人,這時就可能做一些很誇張的事情,諸如:打電話去罵他最討厭的主管或同事;穿著睡衣出門逛街大採購;對著還不是很熟的朋友就掏心掏肺的把心事都講出來,講到激動處,甚至可能又哭又笑;在此刻網路盛行年代,電腦一開,上了網,透過臉書,可以寫些很衝動、又沒有邏輯的字句;到了購物網站,只要有信用卡,可以買了一堆平時都不敢消費的東西。

這一切看在別人眼裡,自然覺得很不可思議,以為他瘋了,其實,這些不過是他深藏在心裡的衝動而已,只是平時被超我壓抑著,吃完藥之後才有機會顯示出來。這就像人們所說的「酒後吐真言」,但更強烈的多——酒精也有這類特異的反應,特別是在心理過度壓抑或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下,再喝酒就容易產生,安眠藥也一樣。

雖然說,非苯二氮平類藥物標榜著:比較能夠針對睡眠作用,不容易引起其他方面的影響,但是以最有名的Zolpidem而言,因為它太短效了,患者很容易不知不覺中,就「撐」過了它的藥效頂點,然後就出現了一大堆荒誕不稽的言行舉止。

經過短暫的釋放,體力漸漸耗盡,患者最後還是睡著了,第二天醒來,潛意識壓抑的力量再度恢復,又可以把心理的衝動壓抑下去了。由於這些行為都在藥物作用後的昏睡狀態發生,第二天醒來後,大多記不得了,一旦被別人提醒,因而慢慢回想起來,那將會是一種很奇特、有點可怕、有點陌生、也可能很丟臉的經驗。

其實,傳統上就有一種療法「誘導式催眠」,就是利用注射式BZD,慢慢注入靜脈,經過主要會談者的引導,患者就會將內心的痛苦給解放出來,可以治療部份的精神官能症。

通常,作用時間越短的安眠藥,不管是苯二氮平類藥物還是非苯二氮平類藥物,都越容易出現這種「夢遊狀態」,只要患者在服用之後,撐著不睡覺,繼續做別的事,讓短效安眠藥的藥力被周遭刺激給抵消掉,那患者就有可能出現夢遊現象。至於輔助性安眠藥,就罕見有人遇到這現象。

處理上,要不是增加藥物的劑量,讓患者快點入睡,睡沈些,不要到處亂跑;要不就是減量,不要讓患者進入這狀態中;再不然就是改用一些中長效的藥物,讓藥性不會那麼快爆發性的出現與消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吃了安眠藥,就應該準備上床睡覺,不要在流連於網路上,或者跟別人聊天、看電視,更不要做一些需要消耗腦力或可能引發情緒的事,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