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或哺乳時能吃安眠藥嗎?

作者:陳俊欽 賴奕菁


  短短幾個月之中,一顆受精卵,就能迅速複製、分化成為一個胎兒,在這期間,無數的基因被解碼,無數的蛋白質被合成,胚胎尋著精密的設計圖,飛快的建構著自己。設計不容有誤,稍一差池,可能就是遺憾終身的先天畸形。母體保護著胚胎的發展,透過胎盤提供養份、隔絕毒物,並利用羊水保護著胎兒。

  萬一某些物質能透過胎盤時,它就能進入胎兒的身體:這也許只有暫時性的影響,也可能造成遺憾終身的結果,影響的層面包含了:「畸形」、「生產過程不順」、「胎兒剛生產時的問題」、與「長期的認知或行為發展異常」。目前對於前三項的資料較豐富,對於第四項的研究就相當缺乏。

  很可惜的,絕大多數的安眠藥都會穿過胎盤,也會對胎兒發生影響,所以,使用上就有諸多禁忌。特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期,非常敏感,易受外界的破壞,所以,這段時間內,能不要用藥就不要用──最好是完全不要使用。

  臨盆前的三個月,是胎兒即將與世人見面的時節,很快的,胎兒就會與母體分離,過起自己的生活。倘若此時因為母親長時間持續大量使用安眠藥,出生後,嬰兒體內的安眠藥濃度就會開始下降,造成戒斷現象。

  相較之下,懷孕中期是較為安全的時期:胎兒的發育已經較上軌道了,但還沒到要出世的時候,藥物對它的傷害性較少,但即使如此,安眠藥還是可能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危險性也是得考慮。

  根據美國與澳洲的孕婦用藥安全分類,一共分為五級--

A 針對孕婦所做的研究中,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用於懷孕初期及後期皆不會造成胎兒之危害。

B 動物實驗證實對胎兒無害但缺乏足夠的孕婦實驗;或動物實驗有副作用報告,但孕婦實驗無法證明對懷孕初期及後期之胎兒有害。

C 動物實驗顯示對胎兒有害但缺乏控制良好的孕婦實驗;或缺乏動物實驗或孕婦實驗數據。

D 已有實驗證實對人類胎兒之危害;但緊急或必要時權衡利害之使用仍可接受。

X 動物實驗及/或孕婦實驗業已證實對胎兒有害,且使用後其危害明顯大於其益處。

向來以安全性見長的主效型安眠藥(主要作用就是安眠藥):苯二氮平類安眠藥與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在孕婦用藥安全性上面,表現都不甚理想,大約分布在C級、D級、甚至X級這三級之間,這意思就是說:有些主效型的安眠藥在懷孕期間,連吃都不能吃;多數則為有害,但是只要醫師判斷之後,認為有其必要,那還是可以吃;少數則為對人體影響尚未清楚,使用上依舊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

此時,副作用一大堆的副效型安眠藥(利用嗜睡副作用來幫助睡眠的藥物),反而有令人出乎意料的好表現,絕大多數保持在C級與D級之間,甚至有少數B級的安眠藥--這件事對於有長期失眠問題的婦女要面臨懷孕問題時,可是一個天大的福音:試想,孕婦到了大腹便便的時候,如果遭到失眠問題困擾,常見的抒壓方式,諸如:腹式呼吸、運動、精油、SPA等等,都因為體型的關係而難以進行,偏偏又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派得上用場,那豈不是要讓正需要多休息的孕婦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有了個B級的安眠藥,雖然效果遠不如主效型安眠藥,但至少不至於束手無策。

具有嗜睡效果的抗憂鬱劑與抗精神病藥在孕婦用藥安全上,均屬於C級。

至於第一代的抗組織胺,例如:Diphenhydramine之類的,通常對孕婦與胎而影響不大,有的甚至可以達到B級的程度。市面上所謂的助眠劑(成藥),也幾乎都是屬於這類藥物。所以,一旦遇到了失眠的孕婦,抗組織胺往往成為最重要的助眠工具,只是,它的效果不如主效型安眠藥,因此,孕婦在懷孕前,最好就能盡可能減藥,讓每日用量少一點;懷孕期間作息規律一點,放輕鬆些,安心懷孕(若作不到,那就不應該懷孕),讓副效型安眠藥可以在懷孕期間,支撐住沒有主效型安眠藥可用的空窗期。

  至於哺乳方面,大多數的主效型安眠藥或副效型安眠藥通通可以透過乳汁分泌,而影響到胎兒,造成疲倦無力、嗜睡、反應降低及體重減輕的症狀。

所以哺乳期間,安眠藥的使用反而更加嚴格,最好是全部的藥物都暫時停止使用,如果做不到,那就可能得放棄親自哺乳的經驗了。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哺乳期之婦女,因為產後憂鬱症而引起嚴重失眠,必須接受藥物治療,而且減藥不得(有產後憂鬱症),只好改用替代的乳品——雖然母乳還是最好的。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