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原生三角

作者:顧浩然


 前陣子參與一個以父親為主題的工作坊,我的角色是協同帶領人。在自我介紹時,我提到自己有「兩個」父親,一個是生我、陪我到十六歲的父親;一個是大我十四歲,在父親退休、過世後,一肩扛起家計的大哥。

 所謂「長兄如父」,所以,某個意義上,大哥在我心中,就是我的另一個父親。

 生我的父親,我對他的印象是幽默、手很巧、小時候常幫我完成勞作(不知道這是不是讓我後來四肢變得很笨拙的原因)。

 我視為父親的大哥,我對他的印象則是嚴肅、不多話,但對外,卻是個健談、風趣、很努力投入工作。

 小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就坐在老家外的巷子,看著人來人往;後來父親生病住院時,我會騎著腳踏車,去醫院探視、陪父親。

 而我的大哥,在我很小時,就得賣命工作來撐起家裡的生活費、我的學費。在我國中時,更因為從事海員工作,一跑船就是兩年不在家。當時,我最期待的,就是大哥從國外帶回來好吃的巧克力、有趣的玩意兒…。

 生我的父親,我可以坐在他腿上跟他耍賴。但是,負擔家計的大哥,我卻是既想跟他靠近,卻又害怕跟他靠近。

 一直到大哥癌末,我在安寧病房陪伴的那段日子,我與他依然很少對話。我有很多想說的話,但依然沒有說出口。

 因為,我不知道要如何表達我對於即將失去他的難過?更不知道在他飽受癌細胞折騰狀況下,如何來安慰他、給他些力量?

 兩個父親,在我成長過程中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我的父親,給了我很多的愛與包容;

 我的大哥,給了我認真工作的典範。

 但除去「父親」、「大哥」這些家庭角色及身份,他們終究也是一個男人,很普通的男人。

 在工作坊上聆聽著成員對父親的描述時,我也在想,我的父親、大哥,除了前面想到的一些形容之外,我還會怎麼描述他們?

 父親、大哥,他們的自我價值如何?他們如何經營情感關係?他們在情感世界裡又是什麼樣的伴侶?

 而我,又是如何從這兩個男人身上,學到了什麼樣的情感態度?他們帶給我的自我價值影響又是什麼…?

 除了父親,還有母親。

 對於我如何描述父親、父親對我的影響的思索,同樣地也可以放在母親身上。

 我同樣也需要檢視:母親是個什麼樣的女性?我如何形容她?她的自我價值如何?她在情感世界裡,與我父親相處、生活過程中,又是什麼樣的伴侶?

 而我,又如何帶著來自母親的影響,進入到我的伴侶關係裡?

我在父親、母親和我的原生三角關係裡,扮演著什麼角色?而這個角色,又如何被帶到我的親密關係裡?

 想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受著原生家庭、我們與父母親相處生活的潛移默化影響。

 這些影響,無論是正向或負向,都型塑著現在的我,我無從逃避,過去也似乎無從選擇。

 但慶幸的是,現在的我,可以選擇哪些正向的影響可以繼續保留,哪些則不再適合現在的我,就把它們留在過去。

 對我而言,父親的愛與包容,我想繼續留著它們,用來對待自己,也對待他人,但父親的退縮、愛花錢的部份,我想還給父親、留在我的小時候。

 而大哥的認真工作、對人的熱情,我希望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但會把它總是把話放在心裡的習慣,還給他,因為我知道,總是把話放在心裡的結果,反而會讓別人更不瞭解我,至少,在親人、家人之間,只會造成彼此關係的疏離。

 同樣地,對於母親,我希望仍保有她老人家的堅毅,但對於過於與人保持距離的做法,我會適度地調整,因為,那樣,只會讓自己感覺到更孤單。

 親愛的朋友,

 您又會如何檢視在自己的家庭一路成長過程中,父母親帶給您的影響?您想保留什麼?又,想要把什麼不適合的還給父母親呢?

(部份提問文字引用自「伴侶、愛戀與父親---父親關係與伴侶關係」,李島鳳,旭立文教基金會;圖取自網路)


最初上傳時間:2021-07-05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