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處在福中不知福吧!

作者:陳俊欽


  「最大的悲哀,就是生來什麼都有,你拚死拚活做到好,別人說你祖上積德,你只是坐享其成,不知感恩;你一不小心,有了個閃失,馬上萬夫所指,說你年輕人不能吃苦,魯莽、躁進、偷懶、投機取巧,丟光祖宗十八代的臉。」

  這是多年前,一位從小被送到國外念書,唸完大學後,回來在家族企業上班的年輕男性說的話。

  「我想出去上班,馬上就被質疑:家裡待你難道不夠好?留在現在的部門,不管提什麼計畫,通通被打槍,說我不腳踏實地,光想一些有的沒有的痴人說夢話。」男子說。「同事都羨慕我,說我少奮鬥他們幾十年,我只知道:再過幾年我就三十五了,出去找工作也沒人要我,更別提我的履歷表上一片空白;繼續待在公司,什麼都不能做,什麼也學不到,整天就是被罵:就教你這樣胡搞瞎搞?前輩教你怎麼做,你照做就對了──但,那些明明就是既多餘又荒謬的動作,整個公司就是陷在這種無效率的程序,財報才會那麼難看。我的青春難道就要這樣一直耗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在公司裡反覆做著無意義的事,一起沉淪下去,倘若如此,又為什麼要我出國去見見世面?」

  近十幾年來,台灣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接班的問題,這樣的個案多到不可勝數,男性多了一些叛逆反抗的心;女性往往就在明知一切後,默默選擇跟那個「家-公司」葬送在一起。

  同樣的對話,在不同的社會階層,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各自存在著。醫師、律師、建築師、外商主管、科技專業人才們,屢屢用著自己的方式,努力試圖進行階級複製,充其量,多了一點人文教養與新時代的包容,然而,永遠少不了這麼一句:「你啊!你就是處在福中不知福──」

  一位憤怒的女高中生就說:「別再告訴我,別家的父母才不會為了你們,在工作這麼忙的情況下,還願意騰出時間自己去上親子教養的課,學習同理與感受我們的心,給我們一個自由開放的童年──那又怎樣?到頭來,等著我們的還不是一樣要參加會考、學測,說不定還有指考,我寧可像私立國中外考進來的同學,從小就是不斷地念書跟補習,落差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大:曾經無憂無慮,現在每天煎熬,先給我一切,再通通奪走,這是怎樣?這就叫做我比別人幸福嗎?」

  事實上,人是主觀的生物,活在內心的世界,「痛苦」是人與生俱來最基本的權利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假借任何名義,來剝奪別人的痛苦權。你描繪了一萬遍烏克蘭難民的流離失所,也不會讓一位受有錢繼父性侵的少女稍感幸福。後者就算衣食無缺、性命無虞、出門有司機接送,你會認為少女就應該忍受性侵,安享「幸福」嗎?從來,幸福就不是用這種方式來衡量的。幸福感只能由當事人自己去建構,卻不能由別人的努力而獲得。當一個人自覺幸福的時候,他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反之,當他被「要求」或「應該」幸福的時候,那他就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人。

  幸福只能是一種權利,不能是一種義務。快樂亦然。

  簡單講,當一切條件俱足,幸福感自然會油然而生,這不需要任何人的努力或希冀。而所謂的諮商與治療,只是在設法成就那原有應該達到卻沒達到的條件。反之,如果在毫無幸福的條件基礎下,只因為別人的努力或期望,而背負了「應該」幸福的責任,這等同就是情緒勒索,因為連皺個眉、小小抱怨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如同匱乏者有匱乏者的痛苦,擁有者一樣有擁有者的痛苦,只是後者的痛苦遠較前者隱微而不可見,當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旁人更是難以理解,那句「處在福中不知福」的話語也就更容易脫口而出。

  一位在外商工作的年輕女性回憶:「我真的說不出來,我有什麼好不開心的,我的回憶中,全都是考試第一名、拿滿分、參加比賽得名、被老師稱讚的記憶,同學總是把我當神一樣的崇拜。說實在的,在上台大以前,我還真沒拿過第二名。即便到了研究所畢業,我也是全班最快升到這個職位的,我還有一個對我服服貼貼的男友,或許,我真的是處在福中不知福吧!」女生舉起手,手臂上滿滿是美工刀割腕後留下的刀疤。

  「一個被愛包圍的小孩,會願意乖乖的自己拿起書來唸、非拿滿分不可嗎?她為的是什麼?她為什麼願意放棄跟其他小孩玩,一有空就念書,有比賽就參加,還要拼命拿到名次?」我說。「妳的情況我還不清楚。但很常見的理由是:因為只有在她舉起第一名的獎狀時,成天爭吵個不停的爸媽才會暫停下來,一起圍過來,向她說聲乖。」

  說到這邊,女孩已經是淚流滿面。

  「心情不好,不是妳的錯,更不是妳不夠努力。在我們開始之前,我只想要告訴妳這麼一件事。」


最初上傳時間:2022-03-23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心靈專區】底下的細目:與心對話 心靈反思 【心靈深處】 衝破困境 職場問題 熟年世代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