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問題背後,看到孩子的脆弱與努力

作者:陸思如


​ ​ ​ ​ ​ ​ ​ 我在學輔中心輔導學生需要與家長聯絡時,常常會聽到家長擔心也焦慮的心情,一方面很不好意思造成學校的困擾也很生氣闖禍的孩子,表達著已經找不到方式可以做,當努力想要解決問題卻找不到方法時,身為父母的無力感,也更加深對孩子的失望.​

​ ​ ​ ​ ​ ​ 這樣的互動仿佛形成一個畫面,在孩子與父母之間隔著他的問題行為,在努力想要解決的情況下,父母可能只看到問題,而孩子則會更多感受到父母在面臨問題時的焦急無力,以及對他的失望.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連結是有困難的.​

『找藉口是暫時的逃避,真正要面對自己的無力』​

很多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常也很生氣孩子會找一堆的“理由或是藉口”來逃避自己該有的責任.這個想法沒有錯,但也覺得可以更細緻的去了解找理由背後的心理需要與支持.​

​ ​ ​ ​ ​ ​ 拿我仍在持續努力當中的減肥史為例,很多可以當藉口的原因,工作太忙碌沒時間運動、今天太累了需要食物來療癒、今天表現很好用甜點來肯定等等,只是自己也很明白,這需要自己更有意識安排生活作息以及對於飲食習慣的調整,還有對情緒、壓力的紓解找到更健康的方式落實.​

​ ​ ​ ​ ​ ​ 當我們面臨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很容易將理由指向外在、他人,透過抱怨來讓別人知道,不是自己沒有能力,而是問題更多是在他人、外在,這樣能合理化自己不佳的表現,避免被人看到自己內心的脆弱,而事實上,此時的自己是深感無力的.​

​ ​ ​ ​ ​ ​ 當我們將原因推託給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便能暫時假裝沒看見自己的脆弱與不足,也擺脫了需要負起的責任,心裡也感到暫時的輕鬆.如同先前日劇月薪嬌妻的知名台詞「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暫時調節我們的心情.但如果要真正去面對困境時,要面對自己的做不到的原因並進而調整,也是一段需要練習與支持的過程,在每一次想要放棄時,幫忙自己重新再來一次.​

『重拾責任需要時間與陪伴』​

回到孩子身上,除了有相近的心情,更多時候他們找理由藉口的原因之一,常來自於過度在意父母師長的評價,孩子總會想要拿出最好的表現給父母看,因此當自己做不到時,常因為擔心讓父母失望,於是對父母說出一套看似有理的抱怨,以掩飾內心的脆弱與暫時的失敗.而事實上,孩子還是想繼續努力表現給父母看,這是他們內心堅韌的一面.​

面對他的內心,父母是否能理解他內心深處渴求愛與肯定的心情?還是陷入他的問題行為要解決的擔心之中,很快地回應著:​

「不想做就不想做,還找藉口!」​

「話都是你是在說,你就是懶惰、不夠積極、抗壓性太差」​

「只有你是這樣想,別人怎麼都沒有,你在努力一點吧!」​

「不要找這麼多的理由,想些有的沒有的,把心思放在你該做的事情上有這麼難」​

試想想,當孩子其實已經很盡力在做了,可是當聽到父母的回應是如此時,內心無力的他可能在被這樣指責後,僅存的力量可能就消失殆盡,因為他更難以去面對,當自己失敗時,會如何遭受到父母的責怪,他們會更不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困境、達到目標,特別是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

因此,當我們只陷入努力解決問題時,我們很容易將問題放在孩子之前,帶來最大的危機性,我們容易失去與孩子的連結,讓他收到我們對問題無法解決的失望,最難過的是他也會覺得失去了父母對他的愛與信任,那往往是最受傷的.​

『陪在他的身邊,看到他的脆弱與堅強』​

​ ​ ​ ​ ​ ​ 薩提爾女士對於我們如何應對調適有一個信念為:「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 ​ ​ ​ ​ ​ ​ 當我們遇到孩子的問題時,還是需要陪同他學習成長,但調整我們的位置,站在孩子的旁邊和他,陪伴他去面對自己做不到的無力,以及如何重拾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

​ ​ ​ ​ ​ ​ 面對孩子做不到找藉口推脫時,他最需要的是被父母理解,也感受到被愛與支持,當他知道即使沒有做到,並不代表他很糟糕,不值得被愛時,他會感受到他的力量與價值,盡而有力氣靠自己的努力,拿回自己的責任,面對挫折.​

​ ​ ​ ​ ​ ​ 邀請您,多一點的等待,少一點的催促,多一些的支持,少一些的責怪,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慢慢引導他思考,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我需要學習與負責的是什麼,試著溫柔地看見孩子的脆弱與堅強,你們的關係也能越來越親近.​

本文同步刊登於臉書粉專「陸思如諮商心理師-在關係中與自己溫柔相遇」


最初上傳時間:2022-04-10
最後更改時間:2023-08-21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