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理解與關愛走在回家的路上

作者:陸思如


每到農曆返鄉過年前夕,總會見到在外地漂流的人充滿不安與焦慮,不論是身為人子或需要陪同返鄉過年的太太,一想起要在過年期間,與久久才見面一次的家人、親戚互動,還得應付家族各式各樣的問題,常感到不知所措、焦躁不安。

因應過年每個家庭要討論與協調的常常也會是面對過年的習俗與節日,如何可以照顧好雙方的家人,若是先前有一些不好的經驗,更會有累積以往的情緒上來,回家似乎不是能夠好好休息團聚的時間,而要面對種種期待關心的壓力悶燒鍋。

❤重新界定團圓,慢慢挪移至想要的團圓意義

對許多伴侶來說,除夕夜要去誰家過也常常是引發爭吵的原因之一,在先生家吃團圓飯,也隱含著「嫁」入夫家的新嫁娘,藉由春節密集相處,幫助女性進入妻子、媳婦角色的意涵。而隨著時代變遷,團圓飯漸漸也有更多的鬆綁,也可以聽到分開過或是輪流到兩家過,只是在討論過程中,除了討論時間的公平性外,也能更多的去發現彼此的需要與期待,及期待的背後隱含著對重要的意義與渴望。

除夕夜代表著一家人的團聚,也因此常見到身為妻子的心聲是我也很想要回家陪我爸媽,但身為先生的心情可能也會認為妳是我的太太當然要和我的爸媽一起吃飯啊,彷彿,除夕夜,提醒了我們追根究柢的歸屬感,哪裡才是我的家?如果我們都知道,團圓飯不只是一頓飯,在華人文化中,團圓飯定義了你是誰家的人,我們該怎麼用新的態度來面對團圓飯?

如果,我們並不認同「除夕夜團圓飯定義誰是一家人」這樣的觀念,與其大動肝火的爭論誰家更具重要性,誰家不能被忽視,能否讓我們先停下來,這些話語背後可能在表達的是我也很重要,請看到我的需要,因此,讓我們可以表達我所期待的團圓方式,我最想要的部分是那些,透過彼此的分享,有機會可以更輕盈的賦予團員一個新意義的可能性。

試著想想,當我們將農曆年的團圓,從一個晚上,變成數天年假,「也許無法在既定的日期回家,但也可以在其他時間返家,與家人團圓」,現在感覺如何呢?好像可以喘一口氣,不再動彈不得、快要窒息,而是給予雙方更多彈性空間。這是一個開始。

如果,我們把習俗除夕回男方家、初二回娘家,從嫁娶男尊女卑的觀念,轉換成一家人「輪流」團圓的概念,把習俗規範轉換成幫助各家團圓的時間建議,一種生活指引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在溝通團聚活動安排時,抱持著我是有調整的彈性,在文化的規劃下我更重視的是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被壓制與剝奪的痛苦,就能漸漸鬆綁。

❤珍惜團聚的時光,你們的合作互動能帶給孩子愛的歸屬

薩提爾女士說:「問題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團圓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團圓意義,回到團圓的意象:想要和家人團聚交流,回到團圓的視角,當你還是孩子,抬頭看著大人圍繞守護著你,一家人放下手邊的忙碌生活,相聚在一起連結彼此的關係,一份安全歸屬,或許就是你心中想要的團圓畫面;漸漸長大,過年不再只是拜年收紅包,開始承擔責任壓力,照顧長輩、送禮、包紅包;成家後,你們在不同畫面可能缺席;再過不久有了孩子,你會盡一切努力給孩子一個家,你開始成為孩子的歸屬,你和另一半在哪裡,你們如何協調包容合作,哪裡就是家,也是可以帶給孩子的愛的歸屬

❤走在回家的路上,相信我是能有選擇的

農曆年節,當你們帶著孩子回到故鄉,不僅跟爺爺奶奶拜年放炮、也和外公外婆走春,有時又能回到自己的小家庭中休憩一下。當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在每一個家,都享受幸福快樂的時光,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我需要調整,也許我需要溝通與妥協,但我不需要委屈自己,每一次要溝通的過程中,我也能好奇與接納我的情緒,認識我的需要和另一半表達與溝通,這樣的過程並不是容易,但卻是很真實的在照顧自己與關係,引用薩提爾女士的自我價值宣言:「我能看、聽、感覺、思考、說和做。我有方法使自己生存、親近別人、有生產力、能為自己由外在的人事物找到意義和次序。我擁有我自己,因此我能駕馭自己。我是我自己,而且我是好的。」

是的,在我的、你的、我們的除夕夜裡,我是我自己,在薩提爾的滋養中,繼續走著,我知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而且我是好的,我也能有所選擇的。

祝福親愛的你們

本文同步刊登於臉書粉專「陸思如諮商心理師-在關係中與自己溫柔相遇」


最初上傳時間:2023-01-17
最後更改時間:2023-08-21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