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的釐清

作者:陳俊欽


    妄想的釐清在於思考過程的矛盾性與觀察案主的反應。基本上,案主即使有幻覺,他也未必相信那是真的;但妄想就不一樣了,按照定義上來講,案主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案主會更為了妄想而出現情緒反應與行為的改變。

  案主可能信誓旦旦地想說服你是真的;案主可能很挫敗地說「反正沒人相信他,他也不想講了。」案主可能小心翼翼地,欲言又止,因為他擔心迫害者會聽到他說的話。但是在慢性化的精神病患上,這些情緒反應與行為反應可能會減弱,案主可能堅信自己是皇帝,但又按時去領救濟金,而案主對這兩件事竟然不感到矛盾──但慢性化的精神病患,其症狀往往寫在臉上與四肢上──面無表情、儀容不整、若有所思、畏懼退縮等等,倒也不難區分。

  最常見的妄想包括:「被害妄想」、「關聯妄想」、「忌妒妄想」、「自大妄想」、「政治妄想」、「宗教妄想」、「意念所有權妄想」等等。

  其中最常見的是被害妄想──案主堅信有某些人要害他,使用的手段可能包羅萬象,包括:下毒、槍殺、意外車禍等等。案主對這些事件毫無證據,或是證據顯然無關,但案主依然深信不疑。

  另外常見的是關連妄想──案主堅信一些其他人的行動,是針對他而來的。別人講的話,就是在說他的事情;別人發笑,笑的也是他的事情;甚至報紙上、電視上,通通報著他的新聞。電視主播是對著他播報新聞的,書中的小說情節就是影射他的故事的。

  至於忌妒妄想,則常見於男性身上。案主往往堅信配偶對他不忠實,另外有外遇。案主可能完全無視於對方的辯解,不斷把一些完全不相干的事件解釋為不忠實的證據。

  這三類妄想都非常常見,但可惜的是,不容易與正常的思緒區分,因為有些時候,真的別人就是在害他,或是說他的壞話。尤其是當他因此有所反擊時,別人更會真的被激怒,而開始攻擊他。

  所以在判斷上,我們往往要靠「出現時間」、「推論歷程」、「反事實性」來加以輔佐──出現時間越是倉卒,越有可能是妄想,因為人們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構思、推論、收集證據,之後才能構成某些信念;倘若案主前一刻還不這麼想,後來「突然」就「堅信」某些事情,這是比較不合理的。

  推論歷程則是案主構成信念的邏輯性,當邏輯性越差,越有可能是妄想。反事實性則是案主無視於反証的程度──當越多反証或疑點存在,而案主依然堅信不移時,妄想的可能性也越高。

  相反的,怪異的妄想就不難被辨識。例如:「意念所有權妄想」是一種少見的妄想,但它卻具有高度的精神疾病指標意義。案主會堅信自己的腦中意念被拿走了(不論用什麼機器),案主也可能堅信自己腦中的某些意念,是被別人強植進去的;案主甚至可能堅信,自己在想些什麼,這些思緒都有如廣播電臺一樣被傳送出去給身旁的人知道。

  妄想的種類包羅萬象,越是怪異的妄想越具有診斷力。但必須一提的是:妄想必須是超越於文化與宗教的,倘若一整群次文化的人都有相同的信念,那我們就不能判斷為妄想。譬如:明明孫悟空、豬八戒是小說中的人物,但不少人卻信以為真,以之為偶像崇拜的對象,這時,我們不能說他們是妄想,因為這是具有社會性與宗教性的意涵。從精神病理的角度來看──要在一群相信豬八戒實存的人當中,一起相信豬八戒的存在,是一件比較容易發生的事,也比較不會引起生活上的障礙;但倘若案主超越的太多,做出過多的解釋,此時仍然可以診斷為宗教妄想等。這時,最好請案主的教友、親友們一起來判斷,以減少文化上與宗教上的差異。


最後更改時間:2021-08-02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精神相關】底下的細目:【精神症狀】 精神官能症 妄想症 躁鬱症 憂鬱症 焦慮症 思覺失調症 






線上約診

線上
約診